張曉軍表示,目前,我國資本市場仍然處于新興加轉軌階段,考慮到尚未盈利的互聯網和科技創新企業風險較大,擬要求企業在新三板掛牌一年,接受市場和社會監督,提高規范運作水平,之后再行申請到創業板單獨層次發行上市。
隨著京東等一系列互聯網企業在海外的上市,以及即將到來的阿里巴巴海外IPO,越來越多的優質上市資源囿于國內新股發行制度上的種種限制而流失海外,已經使得監管部門坐不住了。證監會新聞發言人張曉軍5月31日表示,證監會積極研究在創業板設立單獨層次,支持尚未盈利的互聯網和科技創新企業發行上市。
證監會新聞發言人張曉軍表示,為落實新國九條,推進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證監會積極研究在創業板設立單獨層次,支持尚未盈利的互聯網和科技創新企業發行上市。在設立單獨層次時,需要制定合理的投資者適當性制度、差異化的交易機制,強化信息披露和風險揭示,并理順“尚未盈利”與退市機制的關系。證監會正在研究修改或制定相關規則。
張曉軍表示,目前,我國資本市場仍然處于新興加轉軌階段,考慮到尚未盈利的互聯網和科技創新企業風險較大,擬要求企業在新三板掛牌一年,接受市場和社會監督,提高規范運作水平,之后再行申請到創業板單獨層次發行上市。
稍早之前美國當地時間5月22日,京東正式在納斯達克正式掛牌上市,股票代碼為“JD”,截至記者發稿時,京東的市值已經達到了340億美元。與此同時,阿里巴巴距離赴美上市也越來越近。WIND統計數據顯示,截至記者發稿時,在港上市的騰訊控股市值為10196億港元,在美上市的百度和奇虎360的市值則分別為584億美元和118億美元。按照目前的匯率計算,僅上述4家已經在海外上市的互聯網企業,其市值就已經達到了1.55萬億元人民幣。再加上阿里巴巴目前1500億美元左右的估值,上述5家企業的市值就將達到2.5萬億人民幣左右。
而在業內人士看來,上述互聯網企業之所以選擇在香港或者美國上市、大量的優質上市資源流失海外,主要與當前國內對于企業上市的剛性盈利要求有關:即使是上市門檻最低的創業板,也需要企業最近兩年連續盈利,最近兩年凈利潤累計不少于1000萬元;或者最近一年盈利,最近一年營業收入不少于5000萬元。而對于互聯網企業來說,初創期或者高速擴張期往往都是虧損的,按照這個標準,很少有互聯網企業能夠滿足上述標準。
另一方面,新股發行制度帶來的不確定性以及漫長的IPO排隊隊伍,也使得這些企業對于在A股上市望而卻步。按照證監會公布的發行計劃,消化目前的粗娘排隊企業仍然需要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而對于互聯網企業而言,時間往往決定了一家企業能否在同行業的競爭中取得優勢地位,是等待不了的。
在今年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上交所理事長桂敏杰表示,上交所正在研究設立戰略新興產業板塊,這一板塊將定位于服務互聯網等戰略性新興產業,上市對象以成熟型戰略新興產業企業為主。他表示,總體看,資本市場對創新和戰略新興產業的發展還是不夠的。“上交所也在研究能否設立對接戰略新興產業發展的市場板塊,現在我們主要是大盤藍籌,在支持戰略新興產業方面做得不夠,雖然市場資源、容納力很強,但是沒有涉及到這方面的制度,我們有很多的優質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可以在國外上市,比如互聯網企業,基于此,我們希望推動建立戰略新興產業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