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把支持重點轉向我國企業與“一帶一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沿線相關國家開展的經貿活動。一季度,中國信保對涉及“一帶一路”沿線的中亞、南亞、西亞、東南亞和中東歐等國家和地區承保規模達到263億美元,占同期公司總承保規模的近四分之一。
重點支持四大業務領域
從一季度承保情況看,中國信保主要從四個方面增強了對“一帶一路”地區業務的信用保險保障力度:一是加大對對外工程承包、大型成套設備出口的支持,如一季度承保了中國企業承建的老撾南杉水電站、出口土庫曼斯坦石油鉆機等項目。二是積極支持企業開展境外農業合作項目,如承保了中國企業在老撾投資的天然橡膠替代罌粟種植基地建設項目,以及企業在印尼、越南投資的油棕種植、木薯加工等項目。三是支持當地通訊、網絡等基礎設施建設,承保了出口柬埔寨的光纖信息傳輸網絡、出口印尼的3G網絡擴容和寬帶全國網等項目。四是支持我國過剩產能轉移和優勢產業“走出去”,如一季度,中國信保承保了出口越南的水泥廠技術改造設備、出口緬甸的水泥熟料生產線等項目。
基礎設施項目、資本性貨物出口、海外投資項目主要有兩個特點:一是投資大、回收期長,帶資承包往往是取得商務合同的決定性因素;二是發展中國家風險普遍較高,銀行往往不愿對其提供貸款,貸款成本也居高不下。中國信保以官方出口信用保險機構的身份介入項目投保過程,幫助企業獲得外國政府、企業、業主和銀行的信任,進而助力企業成功開拓海外市場,幫助外方獲得更加優惠的融資條件。
“未來我們還將適度加大對石油化工、房屋建筑、電信、能源、礦產等領域的支持力度”,中國信保有關負責人表示。
助力企業全面防范風險
從一季度中國信保對“一帶一路”地區的承保情況看,出口企業主要選擇的是買方違約保險、特定合同保險、買方出口信貸保險、海外投資保險等保險產品。據中國信保有關人士介紹說,這些保險產品是專門為支持高科技、高附加值機電產品出口、大型成套設備等資本性貨物出口、海外工程承包項目以及海外投資活動設計的,可以較全面地覆蓋企業在海外可能遭遇的征收、匯兌限制、戰爭及政治暴亂政治風險以及債務人或買方破產、拖欠等商業風險。根據具體的商務合同,中國信保還可以幫助企業量身訂制相應的風險控制措施。投保企業一旦遇到承保范圍內的風險事件導致的資金損失,中國信保將進行補償,并通過行使代位求償權,積極向債務人追索債權,最大限度幫助企業挽回損失。
“一帶一路”區域的大部分國家為發展中國家和新興市場,經濟增長快、潛力大。出口企業在抓住國家戰略機遇的同時,也將面臨海外信用風險的挑戰。這也是越來越多企業開始重視利用信用保險工具的主要原因。
聚焦“一帶一路”區域國家風險狀況
目前,“一帶一路”涉及的國家整體局勢比較穩定,但部分國家存在局部武裝沖突或騷亂,還有一些國家的償債率、負債率和債務率高于國際警戒線。為了幫助企業了解相關國家的政治商業風險,在揚帆出海前做到知己知彼,中國信保初步劃定了65個“一帶一路”重點國別,并將適時根據其風險異動情況給出參考評級和深度研究報告。中國信保的國家風險評價模型能夠從政治風險、經濟風險、商業環境風險和法律風險四個角度分析和評估一國的國家風險,可以基本覆蓋各種類型的國家風險事件。
今年一季度,中國信保承保規模達到1058億美元,同比增長19.8%。其中,中長期出口信用保險承保規模為36.9億美元,同比增長130%;短期出口信用保險承保規模為825.4億美元,同比增長23.5%;海外投資保險承保規模達到104.4億美元。政策出口信用保險承保規模對我國出口的滲透率達到17.6%,同比提高4.1個百分點;對一般貿易出口的滲透率達到34.7%,同比提高5.4個百分點。一季度,中國信保累計向近900家出口企業支付賠款1.8億美元,幫助企業獲得銀行融資超過650億元人民幣,支持2.3萬家小微企業實現出口共計69.3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