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稱,中國性別財富差距擴大,女性不但被“剩下”,還被“落下”。
據英國《衛報》網站5月12日報道,尚文(化名,音)是一名32歲的單身媽媽,她有一個三歲大的兒子。她這樣的人在中國并不多見,很大原因是2004年她的父母便資助她買下了自己的房子。尚文說:“那時候的房子還不是太貴,我的父母也沒有想到房產市場會騰飛。”她自己也沒有料到這筆投資日后能帶來豐厚回報,讓她擁有一定程度的個人自由——這在大多數中國年輕女性中并不多見。大多數中國年輕女性已被經濟熱潮甩得越來越遠。
尚文承認,自己和前夫認識沒幾個月后就結了婚,因為那時候她剛過了28歲。曾在英國留學的尚文說:“30歲還沒結婚的話就會被當作‘剩女’了,所以我的壓力很大。隨著年紀增大,壓力也來了。這樣很愚蠢,但壓力的確存在。”
報道稱,2007年,中華婦女全國聯合會(簡稱全國婦聯)首次把27歲以上的單身女性稱為“剩女”,從那以后,許多中國女性、甚至包括尚文這樣在跨國公司內有較高收入工作的女性都受到了這種態度的影響。而且,似乎很少有女性嘗到了房價上漲帶來的甜頭——在中國,15名單身女性中只有一名女性擁有房產,而5名單身男性中就有一名擁有房產。
中國的父母多會為兒子、而不是女兒購置房產。但幸運的是,尚文的父母非常開明。尚文訂婚后,男友便搬到了尚文的公寓。但是兩人的關系急轉直下,孩子出生后更加惡化。“我丈夫什么家務也不做,但最糟的是,他對孩子也一點不關心。”2012年底,尚文的前夫變得更加暴躁,還打了她的父親,兩人之后便離了婚。
由于房產只登記了尚文一人的名字,所以她可以讓前夫搬走,法院也判定房產歸她所有。
據報道,根據全國婦聯和國家統計局2010年進行的第三期中國婦女社會地位調查的數據,中國只有13.2%的已婚女性在房產上只登記了自己的名字,而51.7%的已婚男性這樣做。不僅如此,零點研究咨詢集團2012年調查北京、上海、廣州和深圳等炙手可熱的房產市場時發現,雖然70%的女性為購買婚房做出了貢獻,但只有30%的婚房登記了女性的名字。
尤其是自中國1998年后房產私有化以來,這對女性的財富和幸福造成了深遠的影響。1998年后,房地產市場持續升溫,房價呈指數增長。例如,尚文在北京的房子便從2004年購買時的95萬元人民幣增值到如今超過500萬元人民幣。
報道稱,中國女性已在很大程度上錯過了可以說是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房地產財富積累。據匯豐銀行的統計,這筆財富2013年底的估值超過17.5萬億英鎊。盡管如此,女性還是常常把所有的財產都轉給丈夫或者男友用來買房,而之后房產常常只登記了男方的名字。這樣做的原因很復雜,包括男性才是一家之主的老觀念;男方必須有房才能娶妻的說法;還有一些思想陳腐的父母認為女兒不需要財產,只肯給兒子甚至侄子買房。
報道認為,要求女性結婚的巨大壓力有破壞性的經濟后果,因為許多女性害怕離開與男友或丈夫并不平等的財政安排。
這樣的態度導致了改革開放年代出現了新的性別財富差距。從已婚女性要求房產權敗訴的案例到從兩性收入差距急劇擴大的事實,從“家庭暴力肆虐”的報道到官方媒體把年近30、受過教育的單身女性叫做“剩女”的稱呼,人們都可以找到證據。(編譯/胡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