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動態]中國市場學會:高校營銷教學實踐尚不能滿足企業需求
|
|
|
2014-05-05 作者:金參 來源:經濟參考報
|
|
|
|
日前,中國市場學會在該學會與教育部考試中心聯合主辦的社科獎第六屆全國高校市場營銷大賽全國總決賽上發布的《2013-2014中國高校營銷實踐教學調研報告》顯示,高校營銷教學實踐與市場需求脫節,尚不能滿足企業的需求,成為影響大學生就業難主要問題。 報告指出,找不到合適人才是制約多數企業發展的瓶頸,其中營銷相關類職位求大于供,高薪難求優秀營銷人才。 與此同時,2014應屆畢業生將達700萬以上,就業形勢嚴峻,中國有龐大的高等教育體系,85%的高校有營銷專業,98%的院校開設營銷課程,但是高校營銷專業的職業教育和實踐教學與市場脫節,大多數學生缺乏實際工作經驗,尚不能滿足企業的需求。 報告認為,國內高校營銷實踐教學存在五方面問題。 第一,實習實訓流于形式。由于國家政策支持少且難到位,國內大部分企業并不愿意投入資源支持教學,學校聯系企業的實習實訓崗位很難,大部分企業招實習生是將學生充當免費的勞動力。而且,如果沒有企業、院校、行業協會共建的職業教育標準,將使學習內容完全隨企業資源而定,學生無法學到具有移植性的關鍵職業能力。 第二,營銷實踐教學缺乏實戰性。營銷專業的很多實訓主要是情景模擬、軟件模擬和對抗、參觀訪問等形式,離企業的真實情景相差甚遠。 第三,課程設置全而不精。很多高校的課程設置趨于保守,采取但凡與營銷、管理有關的課程都開設的做法,使得學生在有限的學時內掌握的知識零散,學生學得寬泛但都不精通。 第四,實踐教學學生介入程度低、積極性不高。在模擬實訓的環境中,學生參與隨意,熱情不高。特別是當許多課程都采取這種形式的時候,學生產生嚴重的逆反心理。 第五,高校營銷教學重理論、重學術、輕實踐。理論教學只需要照本宣科,做好實踐教學則需要老師走出校門,尋找企業支持合作,但是目前我國不像德國和美國,對支持職業教育的企業有許多具體的優惠政策,所以院校尋找支持企業很難,而教育部對老師的硬性考核要求基本就是發表學術論文,如此的激勵制度導致了高校重理論、重學術、輕實踐的現狀。
|
|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志等數字媒體產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