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改委近日表示,我國人均GDP已達到6700多美元;而據世界銀行預測,中國今年有望超越美國一舉成為全球最大經濟體。種種數據顯示,我國儼然已邁入中高收入國家行列。
不過,博友對如此漂亮的數據并不感冒。他們表示,所謂中高收入國家,不能僅僅體現在“總量”或“人均”的數字上,更不能讓大多數人“被平均”成了“偽高收入者”。當下,國內貧富差距日趨擴大,必須大刀闊斧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更加注重公平,讓老百姓實實在在分享到經濟高速發展帶來的種種好處。
統計數據偏離實際感受
人均收入“中等偏上”、經濟總量全球第一……這些“看上去很美”的數據引起了博友們的激烈爭論。一些博友表示,總體而言,統計數據還是可信的。但更多的博友調侃“拖了國家的后腿”。
有博友表示,從數據和國際標準來看,我國人均收入已邁入“中等偏上”國家行列。世界銀行是按照人均國民總收入作為劃分標準的,而從計算方法看,人均國民總收入與人均GDP往往相差無幾。所以,統計數字是可信的。
但也有博友認為,統計數據偏離了實際感受。博友“杭州伊芙”表示,“我從來沒有感受到GDP快速增長所帶來的收入同步增加,對于大部分民眾來說,GDP只是一個傳說,居民收入與GDP增長掛鉤也只是一個美好的愿望。”
博友“屈宏斌”表示,我國經濟總量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將很快成為事實。但是,即使這樣,中國的人均國民收入僅僅是美國的四分之一,仍然是個窮國。
大多數人收入“被平均”
有專家直言,我國大多數人的收入被少數人平均了。對于收入水平“被平均”,不少博友引用段子吐槽:“一個張千萬,加上九個窮光蛋,平均起來算一算,人人都是張百萬。”
“這就是平均數陷阱!”博友“后土咨詢”舉例指出,在一個單位里,經理工資特別高,就會使得這個單位所有成員工資的平均水平也表現得很高,但事實上,除去經理之外,剩余所有人的平均工資并不高。
有觀點認為,2013年,中國基尼系數為0.473,已高于0.4的公認警戒線,反映出居民收入水平呈現很強的偏態分布。
博友“才狼哥哥”表示,算平均收入不公平,當下貧富差距太大了。
收入分配重在公平
有博友指出,我國邁入中高收入國家行列固然值得欣喜,但在收入分配公平性、社會保障和福利水平等方面與發達國家相比仍有較大的差距,必須繼續深化改革,讓更多的人分享改革開放帶來的成果。其中,尤其迫切的是大力推進收入分配體制改革,進一步縮小貧富差距。
博友“孫炳軍Baron”認為,要縮小貧富差距,首先應該取締非法收入。要讓那些通過行賄受賄、造假制假、污染環境、坑蒙拐騙來發財的人受到法律制裁,要讓遵守法律的人獲得公平的競爭力。同時,國家應該通過轉移支付的方式,加大對貧困地區的支持。
博友“我從北方來-王春青”直言,中國經濟要趕超美國,中國人民的生活水平更要趕超美國。
博友“王健_還原美聯儲”表示,中國經濟總量最終超過美國沒有任何懸念,只是早兩年、晚兩年的問題。在這個問題上爭論,對真正經濟學者而言,是浪費時間。真正重要的問題是,如何在未來保持中國經濟增長速度,讓人均收入也向發達國家靠攏。
敬請關注經濟參考報法人微博,參與微話題討論,@經濟參考報
更迅速、更便捷閱讀深度解析、分享新銳觀點,請掃描二維碼,關注經濟參考報微信公共賬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