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動態]中國社科院副院長李揚:支付清算體系將成金融現代化“主動脈”
|
|
|
2014-04-30 作者:記者 金輝/北京報道 來源:經濟參考報
|
|
|
|
“支付清算體系是一國金融基礎設施的核心部分。不斷完善升級的我國支付清算系統,將成為支撐金融現代化、國際化的“主動脈”。中國社科院副院長李揚日前在《中國支付清算發展報告(2014)》發布暨支付清算理論與政策高層論壇做出上述判斷。 十八屆三中全會決議指出,要“加強金融基礎設施建設,保障金融市場安全高效運行和整體穩定”。 李揚表示,支付清算體系正是一國金融基礎設施的核心部分。“如同道路、橋梁作為經濟運行的重要基礎一樣,不斷完善升級的我國支付清算系統,將成為支撐金融現代化、國際化的‘主動脈’。” 他說,現代金融的核心功能包括支付清算、資金配置、風險管理、信息管理等,其中支付清算是最為基礎的功能,承載著其他功能的實現。隨著我國央行推動的支付清算體系建設的不斷推進,一套高效健全的機制逐漸建立起來,在經濟金融運行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與此同時,伴隨信息技術的發展、國際規則與經驗的引入,我國支付清算體系也逐漸從后臺走向前臺,對宏觀經濟變量、微觀經濟主體帶來更深遠的影響。 一方面,在以信息技術為代表的新技術革命沖擊下,當前第三方支付、移動支付等新型支付工具發展迅速,以支付渠道依托的互聯網金融創新不斷涌現,這些令人眼花繚亂的工具和渠道創新,使得人們的消費、交易與生活方式發生了根本性變化,而且對經濟金融模式帶來沖擊,并且挑戰著現有監管模式與思路,帶來風險與效率的權衡難題。“有鑒于此,需要對包括批發性、零售性支付在內的整個支付清算體系的運行規律、建設重點、創新路徑、監管原則等,有更加深入的、理性的研究和分析。” 另一方面,在中國金融走向全球化、人民幣對外開放持續推進的背景下,支付清算機制建設已經成為核心的載體,以及決定這些改革能否成功的關鍵所在,同時深刻影響國家金融戰略與信息安全。由此,健全的支付清算體系正是金融與實體經濟的連接“橋梁”,對于一國來說意味著競爭力與安全性;對于企業來說意味著交易效率與業務空間;對于個人來說意味著生活狀態的優化與新的體驗。
|
|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志等數字媒體產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