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圖片
中國鋼鐵工業協會28日發布了一季度鋼鐵行業“成績單”:價格回落、利潤下降,然而產量仍然在增加,民間投資仍然“高燒”不斷……一季度我國鋼鐵行業嚴重虧損,累計虧損面達45.45%。
惡相環生的背后,透露出行業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自金融危機以來,我國鋼鐵行業就一直沒有“喘過氣”,今年已經飽受“寒冬”持續之苦。然而鋼鐵行業目前的多重困境更凸顯行業轉型之難。
行業面臨的首要問題是產能過剩。然而,雖多次下大力氣治理產能過剩,卻屢屢出現“越治理越過剩”的怪圈。
統計顯示,鋼鐵產量庫存不斷增加,鋼鐵行業投資雖有下降,但民間投資熱情不減。一季度鋼鐵工業全國固定資產投資893億元,同比下降3.34%,其中民間固定資產投資716億元,同比增長6.65%,鋼鐵工業民間固定資產投資占總投資的80.18%。
“自去年以來國務院等各級政府嚴控新增產能,然而目前還有很多地方仍然在新開工建設鋼鐵項目,這令人擔憂。”中鋼協副會長張長富指出,希望各級政府嚴格落實國務院化解產能過剩的精神和舉措,規范市場秩序。
同時,鋼鐵市場低價、無序競爭普通,大量違法生產、質量低劣的“地條鋼”進入市場,很多達不到國家環保標準的企業仍然開工,帶來諸多環保問題,加重行業危機。
“我們希望環保部門嚴格執法,加大檢查處罰力度,對違規企業責令停產整頓,加快淘汰落后產能的步伐。”張長富指出。
然而,現象背后有更深刻的問題根源,涉及從中央到地方政府多個方面。中鋼協表示,通過多次會議、座談等形式,呼吁政府部門嚴格執法,為企業創造公平競爭環境,從而發揮市場優勝劣汰的作用。
據統計,今年一季度鋼鐵企業財務費用同比上升22.17%,而2013年同比下降2.19%,再次出現大幅上升趨勢。目前鋼鐵企業融資難,已經影響到了一些企業的資金鏈安全。
對于處于困境中的企業,中鋼協呼吁能夠實施有保有壓的信貸政策,支持優勢企業發展;同時,加大財稅政策支持力度,扶持國內礦山發展,促進企業轉型升級。
蘭格鋼鐵信息研究中心研究員張琳指出,我國鋼鐵行業發展已經走到了不得不轉的轉型期,過去粗放式的生產模式已經難以在現今新環境下持續,鋼鐵行業困境再給企業敲響生存警鐘。
“改革鋼鐵行業現狀,就要改變過去行業內企業各自為戰,無序競爭的歷史,必須建立較為統一的行業自律規則。”張琳指出,要通過兼并形成少數超大鋼鐵集團,提高產業集中度,形成自律、互贏的觀念,才能在鋼材需求不濟的情況下,有效降本、緩和供給矛盾、減少貿易摩擦,最大限度挽回部分經濟損失。
中鋼協指出,目前國內鋼材需求增長緩慢,預計今年粗鋼產量仍會保持3%左右的小幅增長。我國鋼鐵業高產量、高成本,低價格、低效益的狀況暫時難以改變;而且由于貿易糾紛風起云涌,我國鋼鐵出口高增長態勢將很困難。當前我國鋼鐵行業出現的困難是體制機制問題造成的矛盾集中爆發,只有加快結構調整、力促產業轉型升級,全行業才能渡過難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