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夜間,28家排隊上市企業預披露名單突然而至。在經歷了3個月整改,以及出臺了優先股、滬港通等一系列刺激政策后,還會否談IPO色變?投資者在關注資金面的同時,更關注上市企業的質量和信用。
新股發行重啟窗口再度打開
在相宜本草2012年10月25日預披露申報稿后,IPO預披露就陷入了停滯狀態。盡管2013年底重啟了新股發行,但預披露環節一直處于斷檔狀態。
28家排隊上市企業預披露名單公布,將IPO發審重啟預期再次推至眼前。
證監會公布的資料顯示,今年首批發布的預披露28家企業名單中,擬在上交所主板上市企業16家,占預披露總數的一半以上;擬在深交所中小板上市企業4家;擬在創業板上市企業8家。其中,8家企業變更上市地點由深市中小板轉移至滬市主板。
按照募投項目資金使用量,16家主板企業共計擬募資87.47億元,4家中小板企業9.78億元,8家創業板企業29.77億元。從單家規?,擬發行規模最大的是中信證券保薦的金誠信礦業,募資上限9500萬股,募集資金使用量20.2億元。
“目前是年報補充高峰期,一部分企業未能及時補充經審計的2013年年報,故有一批企業將集中在下一個階段預披露!币晃煌缎腥耸扛嬖V記者,這只是排隊企業的冰山一角,預計未來還將有上百家企業披露信息。
二季度或有近50家企業上市
隨著預披露企業陸續公布,第二輪新股上市的腳步越來越近。民生證券研究院副院長管清友表示,新股重啟速度基本符合預期,預計在5月份可能正式重啟。本次預披露的28家企業離正式發行仍需一段時間,因此信號意義更為明顯。
截至4月17日,證監會處于正常審核狀態的企業有606家,其中上交所165家,深交所中小板226家,深交所創業板215家。
德勤中國全國上市業務組中國A股資本市場主管合伙人吳曉輝表示,按照注冊制的安排,逾600家排隊企業將在兩年內逐步被市場消化!翱紤]到發審會在二季度重啟新股發行,按照正常的進度每月將有超過30只新股上市,僅二季度估計就有35-50家!
這一發行速度和去年底首批上市的發行速度基本一致,大盤持續低位徘徊印證了市場的悲觀情緒。在管清友看來,新股上市可能導致資金分流,大盤指數或被抑制,次新股熱度有望上升。
不過,也有業內人士認為不用過于擔憂,從預期看優先股、滬港通等政策陸續明朗,將引入增量資金對沖IPO“抽血”。
瑞銀證券A股策略分析師陳李分析稱,滬港通的制度安排為A股提供了2500億元人民幣的增量資金,這些資金落實到上證180和上證380股票上有正面資金推動效應。加上MSCI考慮將A股納入全球指數以及證監會不斷開放QFII資格審批,也將對A股市場的信心起到一些提振作用。
吳曉輝判斷,證監會在審核時會考慮巿場承受力和資金壓力,預料二季度不會有像陜煤股份這樣的大企業IPO發行!拔覀冾A測2014年全年中國將有大約200-230家企業完成發行,以中小規模的制造、科技和消費行業為主,全年融資額約1500億至1700億元人民幣!
超四成企業“變臉”打擊投資者信心
A股資金面情況僅是影響市場走勢的一方面因素,上市公司基本面好壞則是決定市場表現的另一大推手。然而,去年IPO開閘后部分上市企業出爐的一季報并沒有向投資者交出滿意的答卷。今年一季度業績預告顯示,新上市的48只次新股中,已經有17只出現業績預降或虧損,“變臉”數量高達四成之多,令投資者寒心。
在財經評論員曹中銘看來,經過“史上最嚴財務核查風暴”的考驗及長達一年多時間醞釀的改革后,市場對IPO開閘后首批亮相的企業曾經抱以強烈信心。然而令人失望的是,相當多的次新股沒有通過上市后首季業績的考驗。
尤其是牧原股份、金一文化、東方通等個股今年1月才上市,3月便紛紛預虧,當時補充披露的信息究竟含有多少水分?
對此,證監會表示,監管部門已要求發行人和保薦機構對業績下降的原因,以及是否嚴格履行信息披露責任進行核實,同時也建議投資者對招股說明書等信息披露文件中所揭示的經營風險和業績波動情況予以充分關注。
這一表述令投資者擔憂財務核查又是徒有虛名。從去年11月首批企業上市至今,老股套現、利益輸送、尋租腐敗等各種質疑聲不斷,究竟是制度漏洞還是違規操作,至今未有最后定論,懲處力度也未引起業界警示。在這樣的情況下,又出現大面積業績“變臉”現象,如何能保證第二輪上市企業披露信息的真實性?
專家認為,在預披露信息提前曝光受社會集體監督的同時,監管層也應啟動有關責任倒查風暴,對那些造假者處以最嚴厲的處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