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人民網接到群眾反映稱,南京市江寧區谷里街道周村社區僅有3000人的社區卻擁有三個社區辦公場所,而新建的社區服務中心更是被指沒有相關規劃手續。接到舉報后記者進行了實地調查。
村民:3000人的社區有三個辦公場所
周村社區位于南京江寧區西部,人口不到3000。在當地村民的指引下,記者首先來到周村社區“老村委會”,老村委地處村中心,是一幢兩層樓房,門口的大門銹跡斑斑,整個村部顯得有些破落。附近居民表示,這個村部已經有幾年未用,平時少有人來,“大門基本是鎖著的。”
順著村民的指引,記者又來到了位于牛首大道旁的村委會。這是一棟兩層樓房,粗略估計有700平方左右。一位工作人員表示,這里現在是居民服務站。由于村里正在拆遷,一樓主要用來協調拆遷中的一些問題,二樓用于居民健身和居家養老服務。但記者來到二樓發現,除了一個會議室以外,幾個辦公室的門都是鎖著的,在一間敞開的辦公室內也沒有相關的健身設施,而是擺放著幾張久無人用的辦公桌。記者詢問上述工作人員,他說二樓的房間自從村委會去年搬到世凹桃園景區后,基本上沒有人用,“就是偶爾來開開會什么的。”
隨后,記者步行近20分鐘,來到了位于世凹桃園景區的周村社區新建成的公共服務中心。該服務中心分為兩層,灰磚白墻,掩映在青山綠水間頗為漂亮。公開資料顯示,該服務中心建筑面積1204平方,由民政部規劃并按“一點一廳八室三辦”布局,于2013年年4月份左右建成。所謂“一點一廳八室三辦”,即一個戶外文化體育點,一個一站式服務大廳,八個與群眾生活相關的辦公室以及社區書記、主任等三個辦公室。
南京市江寧區谷里街道周村社區主任蒲衛繁表示,社區公共服務中心是按照區民政局的要求建設的,具體的規劃設計、建設等都是由谷里街道操作的,他們并沒有經手此事。“老村委”因為時間太長,不能滿足居民需求,幾年前就沒用了,而牛首大道旁的村委會現在已經變成了便民服務站。蒲衛繁解釋,由于村委會搬走后,很多村民不適應,有事仍跑到老地方去辦理,所以他們就在那里設立了一個便民服務點,方便老百姓辦事。至于新建社區服務中心的相關手續,蒲主任稱都在谷里街道,他們只有使用權。
在江寧區谷里街道,記者卻得到了不同的答案。一位工作人員表示,這棟房子的建設施工都是由周村社區負責的,規劃設計由江寧區民政局完成,“我們主要是為他們房子在外觀裝飾上提供幫助,比如社區有什么民風民俗需要體現等等。所以手續也不在我們這,而在社區里。”
記者提出社區和街道在辦公樓建設及相關手續的辦理等問題上回應有出入時,這位工作人員稱,現任的社區主任蒲主任剛剛上任,很多事情他并不了解。當記者表示希望能夠看到這幢樓的規劃許可等相關手續時,上述工作人員反問,房子是按照民政部門“一點一廳八室三辦”的要求建設的。由民政部門統一規劃和設計,土地也用的是集體建設用地,“這還需要什么手續呢?”
江寧區規劃局:周村社區服務中心沒有相關手續
民政部門在社區服務中心的建設過程中究竟起什么作用?江寧區民政局一位工作人員介紹,從2013年開始,為了建設美麗鄉村,基層辦公用房開始由辦公向提供公共服務轉變。江寧區出臺了《江寧區社區公共服務中心建設管理辦法(試行)》,在全區十個街道中選取十個示范村,將原有的社區辦公用房進行改造或新建,以滿足居民群眾的服務要求。
據該工作人員介紹,截至今年,在已經完成的8個示范工程中,有6個在原有社區辦公用房的基礎上進行改造,只有兩個屬于新建,周村社區就是兩個新建的之一。至于房屋的規劃設計,該人士表示:“新建肯定要遵循相應法規程序,我們不是專業主管部門,不可能給他們提供規劃證等手續。”
周村新建的社區服務中心到底是否具備相關的手續?記者采訪了江寧區規劃局,一位張姓工作人員表示,周村社區屬于江寧美麗鄉村建設的一部分。江寧區規劃局對于美麗鄉村布局等都進行了審批和布局。但截至目前,規劃部門還沒有接到周村社區的相關申請,也沒有發放相應的建設規劃許可證。
按照相關的規劃法規,未取得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的應該屬于違建。對于此事的處理,人民網將繼續關注。
更迅速、更便捷閱讀深度解析、分享新銳觀點,請掃描二維碼,關注經濟參考報微信公共賬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