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三大航空公司2013年業績陸續披露完畢,三大航整體凈利潤75.89億元,同比下滑近三成。 分析人士指出,宏觀經濟增速放緩,行業競爭加劇,票價明顯下滑使得2013年航企業績表現不佳,今年航企還將面對同樣不容樂觀的供求關系以及人民幣告別單邊升值兩大不利因素,航企業績堪憂。 年報顯示,中國國航2013年實現營業收入976.28億元,同比減少2.22%,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為33.18億元,同比減少32.41%。 東方航空營業收入880.09億元,同比增長1.85%,營業成本803.39億元,同比增6.35%,實現歸屬上市公司凈利潤23.76億元,同比下滑25.12%。 南方航空實現營業收入981.3億元,同比小幅下滑3.3%,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8.95億元,同比下滑27.89%。 三大航凈利潤齊齊下滑,源于民航業的大環境很不樂觀。東航在年報中指出,世界發達國家經濟緩慢復蘇,新興經濟體增速下滑,燃油價格高位運行,中國經濟雖然保持增長但增速放緩,國內高端商務客源需求減弱,國內民航運力以較快速度增長使得市場競爭加劇。 國航方面表示,業績下滑因為2013年國際經濟復蘇艱難,中國經濟增速放緩,全球航空客運市場繼續增長,貨運市場表現相對乏力,導致競爭加劇、收益水平降低。 需要指出,雖然三大航空公司全都實現了盈利,但支撐其盈利的主要因素并非主營業務,而是因人民幣升值產生的巨額匯兌收益以及政府補貼等。若剔除這些因素,航空公司主業實際已經出現較大幅度虧損。 以東方航空為例,其凈利潤的非主營業務因素主要有匯兌收益和營業外收益。海通證券分析師黃金香指出,由于2013年人民幣兌美元升值約2.6%,而2012年僅小幅升值,因此導致東航匯兌收益從2012年的1.48億元大幅增加至2013年的19.76億元;2013年東航營業外收益為32.61億元,2012年則為26.89億元,其中政府補助預計仍占大頭,且已經具備常態化特征。剔除這些因素,公司主營業務利潤為虧損29億元,2012年為4.25億元。 南方航空利潤同樣主要來源于匯兌損益和營業外收支,在2013年33.50億元稅前利潤總額中,匯兌損益貢獻27.6億元,營業外收支貢獻19.35億元,其中政府航線補貼11.76億元,超過期限未結算的票證以及稅費6.84億元。 在業內人士看來,航企出現主業虧損的主要原因是票價的大幅度明顯下滑。 客公里收益是衡量票價水平的重要指標,根據三大航的年報,國航2013年每客公里收益為0.62元,同比下滑了10.1%;南方航空每客公里收益0.59元,同比下滑13.24%;東方航空每客公里收益0.60元,同比下滑8.15%。 輝立證券分析師章晶表示,2013年航油價格波動不大,但票價的大幅回調令航空公司陷入“增量不增利”的尷尬境地。 “2013年行業由于有效需求不足,三大航降價競爭市場份額的特征非常明顯。”海通證券分析師黃金香說,此外,由于經濟環境低迷,商務需求復蘇乏力,這也對航企收益產生影響。 自2010年民航業創出歷史最好盈利水平后,就開始逐年下滑,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看到趨勢反轉跡象。由于民航業與宏觀經濟呈現明顯的正相關性,當國內經濟進入去杠桿階段時,航空需求很難走強。 銀河證券分析師李軍認為,2014年我國航空需求增速將有所下滑,增速在9.5%至10.5%之間,預計2014年全行業座位數增速在11%左右,供給增速未見明顯收縮。這樣的供需狀況可能會導致,潛在的產能利用率水平將繼續小幅下滑;同時高鐵的網絡化效應逐步顯現,高鐵影響持續;我國航空旅客構成中自費旅客占比依然處于持續上升期,加劇高鐵分流影響,因此2014年的票價水平較2013年難言復蘇。在考慮成本推動的情況下,預計2014年行業的毛利率水平較2013年將繼續呈下滑趨勢。 黃金香指出,目前國內經濟基本面整體未見好轉,今年前2個月的工業增加值增速驟降至8.6%,顯示經濟正經歷去產能陣痛;同時,消費增速也低于預期,出口也首次轉負,種種跡象表明目前國內宏觀經濟面仍然比較低迷。在這樣的背景下,航空業能否實質性走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 而往年發揮重要積極影響的匯兌收益今年可能會讓航企業績“雪上加霜”。民航局的數據顯示,人民幣近期的貶值,導致2月份的國內航空公司總體獲得匯兌虧損7億元,而上年同期則為匯兌收益1億元。 分析人士認為,人民幣的單邊升值已告一段落,未來人民幣匯率雙向波動將成為常態。航企沒有了數十億元的穩定匯兌收益后,今年業績也許會更加難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