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手機普及的今天,有這樣一群大學生:餓了,拿起手機通過微信請人到食堂買好送到寢室;要買什么小東西,就打電話請人到校園里的小賣部購買再送到手中;就連到收發室取快件,也是花錢雇人代勞……他們的存在,導致武漢多所高校興起“1000米經濟”。但過分依賴手機的結果,則讓這些學子與現實社會脫節,與同學的關系也漸行漸遠。 不愿多走一步
三餐靠微信送 3月20日中午,華中農業大學水產學院大三女生小瑩習慣性地拿起手機,通過微信讓人到食堂購買飯菜送到寢室,盡管她的寢室離食堂的距離僅有500米左右。“多花2塊錢,就能不跑腿、不排隊,值!”她說,微信的各種服務讓她的宅居生活倍感方便,去年冬天,她曾連續一周沒有踏出寢室,每天三頓飯都通過微信點餐解決。 無獨有偶,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珠寶專業大二女生小雨,十分熱衷網購,但又不愿意一趟趟跑到離寢室約1000米的校收發室取件。自從校內有同學提供送件上門服務后,每次接到送件通知,她就將訂單號通過微信發給代領團隊,團隊成員便會將她的快件送到寢室樓下。“拇指一按,送貨上門,爽!”她說。 武昌工學院經管學院大二學生吳晰的寢室在三樓,如今她卻連日用品也不愿到一樓的小賣部購買,“學校的網上超市特別方便,送貨上門,好多同學都在網上購物。” 武漢多所高校
有微信送餐團隊 華中農業大學水產學院大四學生蔡磊開辦了“華農送”送餐公司,日送餐量達600多份,日銷售額5000元左右。如今,他已用賺來的錢在鄂州買了一套100多平方米的房子。在他看來,從學校食堂到學生宿舍1000米左右的距離中,蘊藏著無限商機,“現在各高校基本都有大學生團隊做送餐業務,僅我們學校就有3家校園送餐公司。” 與“1000米送餐”一樣,因網購火爆帶來的“1000米送件”也風靡大學校園。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大二學生周峰創辦一家專營微信代領快遞業務的公司,運營近一個月來,如今每天能收到數十份訂單,他2月份的生活費便是通過代領快遞賺的。 五花八門的“零距離”服務,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大學生宅居的現象。對于部分大學生用手機代替手腳的現象,有專家分析,一些大學生利用手機帶來的便捷,長時間窩在寢室不出門,活在虛擬世界,與真實的社會割裂,是一種非理性的行為。長此以往,人的精神狀態、實際生存能力以及與人交往的能力都會退化,進而出現社交障礙,將來無法適應社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