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現場]農資價格旺季下跌 農民坐等服務上門
|
吉林省春耕一線見聞
|
|
2014-03-31 作者:記者 王猛/長春報道 來源:經濟參考報
|
|
|
|
“種子、化肥都給送上門了,我們是專程來找專家詢問高產方法的。”近日,記者在吉林省農安縣農資市場采訪時,巴吉壘鎮東鐵村農民于海龍跟同鄉們正和化肥經銷商在店里聊天。 “今年一噸化肥比去年便宜400多元,而往年春耕前正是價格最高的時候。”剛剛購買完農資的吉林農民曲興振說。受到國內原材料價格下降等因素影響,今年吉林省農資價格呈現下降趨勢,其中部分品種創下2008年以來最低,受到農民歡迎。 目前,東北地區已進入備耕高峰期,還有一個月左右時間春耕將正式啟動。近日記者在吉林省農安、前郭、扶余等全國產糧大縣采訪時候發現,與往年相比,今年當地農資市場呈現兩個新變化:一是尿素、化肥等農資價格下降;二是農資市場比往年“冷清”。 農安縣華家鎮華僑村農民曲興振今年耕種30畝旱田,剛剛買完化肥和種子。 “現在不用趕市場啦,坐在家里等著就行。如果現金不夠,還可以憑信用賒賬。”曲興振指著購物收據說,“今年尿素每噸1800元,磷肥2900元,鉀肥每3400元,比去年低了15%以上。” 隆源農業生產資料集團有限公司是吉林省最大的化肥生產企業。公司銷售經理陳明瑞表示,隆源一次性肥每噸價格2800元,而去年和前年價格為3200元。 一些農資經銷商表示,受價格下降影響,經銷商普遍對后市持不樂觀態度,預計后期價格會繼續下跌。 與農業打了30年交道的長春市鴻運肥料有限公司總經理徐國臣翻開最近幾年的銷售記錄發現,今年尿素、磷肥、鉀肥銷售價格為2008年以來最低,但硫肥價格降幅不大。 “怎樣施肥,如何保苗……”在徐國臣的辦公室里,于海龍跟同鄉們似乎有問不完的問題。聽說有專家給大家講種糧知識,幾位正在選擇化肥的農民也擠進來一起聽。 徐國臣的兩部手機不時來電,看到農民們的求知熱情,他都把電話掛斷了。 47歲的于海龍已種地25年。去年種植的9公頃旱田,每公頃產量2.7萬斤。“這是我家單產最高值。”于海龍說。 在全國重要商品糧基地吉林,像于海龍一樣嘗到“良法創高產”甜頭的農民,對糧食穩產高產的期望值越來越高。 一些農民表示,最近幾年,由于接連遭遇風災、蟲災等自然災害,糧食生產受到影響。“我們最想知道,面對自然災害該怎樣應對。”農民們說。 “農業增產無外乎良種、良田、良法、良態四大因素。”徐國臣告訴農民,秋整地、秋施肥,打破犁底層,深耕深施肥等等。此外,選對品種,通過大壟雙行密植等方式,可有效應對風災、提高糧食產量。 在吉林農村基層,除政府農業技術推廣部門宣傳農業科技以外,一些農資經銷商逐漸成為農業科技宣傳主力。 此外,記者在調研中發現,今年水稻和玉米種子價格也較比去年穩中有降。 吉林省前郭縣王府站鎮王府村種糧大戶朱月海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國家去年玉米收購價格為每斤1.12元,扣除水分后按每斤0.93元,比前年高出6分錢。 朱月海說:“如果參照去年糧食價格,農資支出再降低15%,今年種植150畝地至少多獲得8000元收入。” 跟朱月海一樣,國家糧食收購價格上漲加上農資價格下跌,這“一增一減”激發了廣大農民的種糧積極性。 此外,徐國臣告訴記者,原來70%以上農民喜歡現場購買農資,現在這一比例不足30%,農民只要坐在家里,打一個電話,經銷商和經紀人就會將農資送上門。 來自吉林省糧食局數據顯示,目前全省累計入庫新糧超過530億斤,同比增加247億斤以上。 吉林省農委農業處處長張永林表示,今年吉林省糧食播種面積要穩定在7800萬畝以上。國家通過加大種糧農民補貼和繼續實施稻谷最低收購價和玉米臨儲政策,給農民吃了“定心丸”,種糧積極性持續高漲。 2013年,吉林省糧食單產達988.49斤,高出全國單產271.59斤,繼續位居全國第一位。 張永林認為,一方面國家在逐漸加大農業科技方面投入;而另一方面,農民對待農民科技的態度逐漸主動,學習熱情很高。 來自吉林省氣象局信息顯示,去年冬季以來,吉林省氣溫先暖后冷,降水前多后少。2013年全省11月降水量較常年同期多155%,而12月到目前較常年同期少20%。 吉林省氣象局預測,今年4月至5月全省發生階段性低溫幾率增大。同時,中東部地區出現春澇春汛可能性較大,而西部地區出現春旱幾成定局。 對此,一些農民表示,希望國家能提前采取措施,指導大家如何應對。“現在看來,正常情況下保證糧食產量問題不大,主要是要應對因極端天氣和自然災害帶來的減產影響。”朱月海說。
|
|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志等數字媒體產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