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大干快上爭建億噸大港 今年港口建設或揮金900億
|
難抑GDP沖動
|
|
2014-03-21 作者:記者 張彬/北京報道 來源:經濟參考報
|
|
|
|
產能過剩、結構失衡正困擾著港口行業。在此背景下,仍有地方“大干快上”新項目,今年港口建設投資或仍將高達900億元。專家表示,港口行業產能過剩嚴重,未來港口集裝箱產能利用率或不足50%,要嚴格港口的審批程序,加強統一規劃,防止港口產能過剩進一步加劇。 各地在港口建設方面進一步加碼。據記者統計,四川省水運建設將完成投資30億元;廣東省今年港口、航道建設65億元;福建省港口基礎設施建設投資90億元;河北省計劃投資170億元推進港口發展。交通運輸部水運科學院副院長賈大山表示,今年港口建設投資900億元,全年新增萬噸級以上泊位預計約80個。 在港口產能過剩情況下,大規模建設令人擔憂。四川省交通廳稱,2013年全省港口集裝箱年吞吐能力達到193萬標箱,2014年全省港口集裝箱年吞吐能力達到218萬標箱。事實上,2013年四川省港口集裝箱吞吐量在同比增長63%的情況才突破26萬標箱。2013年重慶港集裝箱吞吐量90.58萬TEU,重慶港曾規劃“十二五”末集裝箱吞吐量達到500萬TEU。 據記者了解,很多地方都提出打造億噸港口的目標。海南省港口吞吐量剛過億噸,又向4.8億噸的吞吐能力邁進。2013年廣西防城港吞吐量剛過億噸,又向著“十二五”末2億噸的吞吐能力發起進攻。 賈大山表示,一般情況下,吞吐能力與吞吐量比值為1.1比較恰當,2013年這個比值已經達到1.21,預計今年將達到1.22。事實上,實際碼頭吞吐能力超出設計能力是普遍現象,部分碼頭甚至超出100%。隨著港口吞吐能力的提高,港口集裝箱的產能利用率開始下降。大連海事大學港口與航運研究所所長孫光圻稱,2005年前集裝箱港口效率一直在100%以上,到2009年港口效率僅為64.72%。按照這樣的趨勢,2015年我國港口集裝箱的效率僅為44%。集裝箱港口存在產能過剩的風險。 上海海事大學教授徐劍華表示,個別港口動不動就提出建億噸大港、百萬標箱大港,這是一種不切實際的做法,都是地方政府GDP沖動所致。舉個例子,四川提出要大力發展瀘州港,但從各方面條件來說,瀘州港并沒有重慶港條件好,這么短的距離再建一大港,勢必造成重復建設。福建寧德港和江蘇如皋港也都號稱要建億噸大港、百萬標箱大港,寧德港的目標是超過廈門港和福州港的總和,這可能嗎?如皋港是南通港下屬10個港區中最小的一個,整個南通港每年才40多萬TEU的吞吐量,百萬標箱的目標能實現嗎? 從國際上來看,200千米以內不應有同等規模的港口,但我國沿海卻是平均50千米就有一個1000噸以上規模的大港口。“現在有些領導認為,凡是沿海有岸線的地方都要建港口,20公里、30公里建一個港口,這種狀態必將導致產能過剩,無序競爭。”孫光圻說。 上海國際航運中心港口研究室副主任趙楠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近兩年來,各地開始大力興建碼頭,許多中小碼頭加速發展,小碼頭的出現會使本就競爭激烈的區域內港口競爭進一步加劇。然而,從目前我國港口通過能力發展現狀來看,仍然存在結構性失衡情況,不同區域不同貨種碼頭通過能力存在不平衡現象,碼頭能力過剩或能力不足現象不能一概而論。 專家表示,在體制上要嚴格港口建設的規劃、審批、監管制度,加強統一規劃、指導,防止港口產能過剩進一步加劇;地方要調整港口發展模式理念,要從粗放型向集約型發展,從數量發展向質量為核心發展。
|
|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志等數字媒體產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