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霾作為眾所關注的生態話題,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全國人大代表、國網山東臨沂供電公司一線員工鄒兵說,“要從根本上治理霧霾,一個重要手段就是推動‘以電代煤、以電代油、電從遠方來’的電能替代工程。” 鄒兵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推進電能替代防治大氣污染,是他利用業余時間深入企業、學校、社區、商戶,經過調研和測試得出的結論。目前山東煤炭、石油消費占能源消費的比重超過70%,帶來的二氧化硫與氮氧化物排放量均居全國第一,城市霧霾等天氣不斷加重。推進電能替代,具體說就是冬季采暖實施“煤改電”,發展電動汽車實施“電代油”,發展特高壓電網實現“電從遠方來”。 鄒兵說,為減少煤炭消費,現在不少地區采取“煤改氣”等措施,但在天然氣等優質能源資源不足、對外依存度過高等因素制約下,以電能替代化石能源消費成為現實選擇。如果濟南市1500萬戶居民的采暖由燃煤改為碳晶電暖的話,一個冬季可減少360萬噸溫室氣體和粉塵排放,將極大改善城市空氣質量。 談及以電代油,鄒兵說,大力發展節能、低噪、環保的電動汽車,是緩解我國石油資源緊張、減少城市大氣污染的重要途徑。國網山東電力目前已在全省17個地市建立了電動汽車充換電服務網絡,可供電動汽車充電使用,目前發展最好的是電動公交車領域。如果山東全省推廣5萬輛電動汽車,每年可減排二氧化碳85萬噸、二氧化硫5642.43噸、氮氧化物4492.41噸,相當于增加2329公頃森林。 “用清潔高效的電能替代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是大勢所趨,但作為二次能源的電從哪里來?答案是遠方。”鄒兵說,電從遠方來,即在西部煤炭基地建設大機組、高效率、利于集中治理的坑口電廠,利用特高壓輸電線路變輸煤為輸電;同時更重要的是利用特高壓把西部的清潔能源發電——比如西北的風電和東南的水電等輸送到東中部,以此減少東中部地區的煤炭消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