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海關總署公布的最新數據,2 月份中國出口同比增長-18.1%,為2009 年9 月份以來最低增速,貿易逆差229.89 億美元,為2012
年3月份以來的最大逆差。對2 月份外貿數據,我們評論如下:
貿易逆差不等于資金外逃。由于2 月份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一度連續貶值(圖1),有人認為2
月份貿易逆差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熱錢流出,但這一結論理由并不充分:第一,貿易逆差更多與春節因素導致的出口少增、進口多增有關,2010-2012
年均在一季度出現過月度貿易逆差;第二,熱錢流動往往借道對港貿易,但2
月份從香港進口同比下降45.4%,對港出口同比下降24.3%,熱錢借助虛假貿易外逃的可能性較小;第三,鐵礦砂等重點商品進口數據與去年相比基本正常(圖2),沒有虛高的跡象。
今年出口形勢不容樂觀。2
月份當月的出口數據受春節因素擾動較大,用前兩個月出口數據基本上可以消除春節的影響。前兩個月出口累計增速為-1.6%,為2009 年12
月份以來最低增速。其中,前兩個月對美出口增速為1.36%,為2009 年12
月份以來最低。考慮到去年以來歐美經濟處于持續復蘇通道,這意味歐美經濟經濟復蘇對中國出口的拉動作用在弱化,從圖3
可以看出,歐盟經濟景氣指標與中國對歐出口在2013 年下半年之后出現明顯背離。
中國外貿大而不強,外貿轉型升級緊迫性增強。1978—2013 年,我國對外貿易總額從206 億美元增加到4.16
萬億美元,年均增長16.4%。,幾乎每4 年翻一番,2013
年已成為世界第一貨物貿易大國。但是中國外貿仍然大而不強:第一,我國產品參與國際競爭主要依賴數量和價格優勢,產品缺乏核心競爭力,附加價值低。第二,受成本上升、人民幣匯率升值、出口產品議價能力不強等因素影響,出口企業利潤率較低;第三,服務貿易持續逆差。我國雖已成為貨物貿易第一大國,但也是世界第一服務貿易逆差大國,2013
年服務貿易逆差額達到1184.6 億美元(圖4),特別是金融、保險等技術知識密集型的服務出口占比較低。
更迅速、更便捷閱讀深度解析、分享新銳觀點,請掃描二維碼,關注經濟參考報微信公共賬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