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商務部網站6日消息,巴西發展、工業和外貿部近日發布公告,應巴西IBF公司申請,巴西政府開啟對原產中國在內的幾個國家的鋁基印版反傾銷調查。調查期為2012年10月至2013年9月。調查機關選擇加拿大作為替代國計算中國涉案產品正常價值,傾銷幅度計算約為39.3%。 《經濟參考報》記者根據商務部公開信息統計,這已經是我國今年以來遭遇的第23起貿易救濟調查。今年以來我國共遭遇反傾銷調查14起,反補貼調查四起,保障措施五起。其中,美國對華發起包括光伏產品在內的共六起反傾銷、反補貼調查,巴西對華發起五起反傾銷調查,此外,還有印度、阿根廷、印尼、澳大利亞、日本等國也均發起了對華貿易救濟調查。調查產品涉及鋼鐵、化工等領域。 我國已經連續18年成為貿易保護主義最大受害國,在2014年伊始,再次密集遭遇貿易救濟調查。接受記者采訪的專家分析指出,如此頻繁的預警,也預示了今年我國的貿易摩擦形勢仍不容樂觀,我國仍將會是遭遇貿易摩擦最多的國家。 從全球范圍來看,貿易保護愈演愈烈的態勢依然沒變。新任WTO總干事阿澤維多表示,2008年全球危機發生以來出現的一個重要問題是,80%的貿易壁壘在宣布時是“臨時性”的,但事實上一直未撤銷,令人擔憂的是保護措施一旦實施,就不再撤銷。 WTO報告還顯示,在剛剛過去的2013年,巴西是全球采取貿易保護措施最多的國家,新增反傾銷措施高達39起,印度、美國分別以35起和34起列第二、第三位。 從中國面臨的環境來看,一方面,發達國家提出“再工業化”,同時在高端制造領域與中國的競爭日漸激烈,摩擦也必然會越來越多。另一方面,新興市場出現嚴重貨幣貶值,為了保護本國產業和企業也緊隨其后,進一步出臺和采取貿易限制措施。而前幾天剛剛公布的消息,中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貨物貿易國,這也將使中國成為全球貿易保護主義的“眾矢之的”。 來自普華永道國際貿易服務團隊預測,由于全球經濟復蘇前景的不明朗,2013年下半年至2014年,針對中國的國際貿易摩擦將繼續升溫,其中,中國與新興市場國家的貿易救濟案數量將會大幅增多,所涉及的金額也將再度走高。 商務部研究院研究員王立認為,隨著我國成為世界第一大貨物貿易國,以往“韜光養晦”式的應對已難以繼續,如今我國貿易摩擦形勢非常嚴峻,已經成為全球貿易摩擦的第一目標國和主要受害國之一。在這種情況下,不論是政府、協會還是企業自己,都應積極應訴,開展有效的雙邊協商,而且要掌握好訴訟策略,從貿易摩擦主要受害國轉變為“維權強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