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一輪國企改革中,混合所有制改革成為焦點話題。國有資本如何進退?國有資本運營公司如何定位?就此,上證報記者日前獨家專訪了國務院國有重點大型企業監事會主席季曉南。
記者:混合所有制改革備受關注,您認為改革可以采取哪些方式?國企上市公司中,國資“一股獨大”的問題如何解決?
季曉南:首先要明確一個概念,什么是混合所有制?混合所有制是國有企業改革的重要方向,股份制是混合所有制的主要實現形式,但不能將混合所有制等同于股份制。只要符合不同所有制資本的組合,形成的企業組織形式都是混合所有制。總體而言,混合所有制改革應該淡化所有制、強化混合制;淡化國有企業、強化國有資本。這樣資本才有流動性,才可以優化配置。
關于減持國有股的比重問題,多數大型國企上市公司都有減持國有股的想法。但以何種方式減持,二級市場是否承受得了?是通過大宗交易折價轉讓,還是允許外資購買國有股?這些問題都需要進一步研究。
記者:國企進軍電商、移動互聯網、文化娛樂等新興產業,國有資本是否需要提升在該領域的地位和控制力,通過何種方式實現?
季曉南:從中央對國有經濟的定位來講,是支持鼓勵國有資本更多地進入關系國家安全以及重要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中。目前,在新能源、寬帶、航天、軍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中,國企和央企是主力軍。
但在互聯網、電商等很多應用型、中小型的新興產業中,央企、國企的反應速度雖不如民企,但這些也是具有戰略意義的領域,央企也不能太落后,這個問題需要重視。
記者: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組建若干國有資本運營公司,支持有條件的國有企業改組為國有資本投資公司。”成立的國有資本運營公司、投資公司在國資委及國企之間,處于何種地位?
季曉南:在中石化、中石油、寶鋼、鞍鋼等特大型國有企業方面,在其和國資委之間再搞個資本運營公司,這個問題一直有爭論。我個人認為,不能一刀切。
從我國國企的實際出發,組建若干國有資本運營公司的思路可以設想為:第一,對大型和特大型企業繼續推進股份制改革,條件具備的加快實現整體上市;第二,由國務院或國資委授予其大型國企資本運營的權力;第三,享有國有資本運營權力的大型國企與所屬二級公司、三級公司之間也有一個如何合理劃分管理權限的問題,需要相應進行調整;第四,對于國資委管理的具有國有資本運營或投資職能的一些公司,如,國家開發投資公司、中國國新控股公司、中國誠通控股集團以及華潤集團、中糧集團、中國通用技術集團等,根據《決定》精神和要求,選擇部分企業改組為國有資本運營公司或投資公司;第五,對規模較小并且不承擔保障性功能的國有企業,可以按行業分類,由國有資本運營公司行使股權管理職能,或根據國家戰略需要和投資收益進行布局結構的調整。
記者:有觀點認為,“國企改革,爛公司更有看頭。”意思是,相比在管理、產品質量、營銷等各方面有很高水平的公司而言,那些本身治理不是太好的公司,引進民資能夠改善國企,讓國企的效率得到提高。您怎么看?
季曉南:這不太可能,民企更懂得趨利避害,對優質資產感興趣。不過,如果公司只是管理問題導致運營不善,資產是有價值的,那民企會愿意進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