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A股市場高速擴容圈錢無數,投資者卻長期得不到回報,這已經成為威脅證券市場可持續發展的一大矛盾所在。東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名譽院長、經濟學家華生認為,A股市場的結構性扭曲,中小盤股股價高度扭曲,導致了即使市場極度低迷,二級市場投資者苦不堪言,但新股上市發行仍然不斷不敗,IPO隊伍也越排越長,整個A股市場進而陷入了越是低迷越是擴容的怪圈。 華生表示,從長期來看,證券市場還是由其估值水平來決定的。從股息回報來看,中國A股過去和現在都顯著低于國內定期存款利息和國債利息,而其他主要國家恰好相反,這和中國證券市場的歷史,同過去的股權分置改革歷史等都有關系,也和鼓勵資產重組,以及對于小盤股的炒作有關系。現在來看,大盤藍籌股這兩三年以來的股息回報已經有相當的變化。 他認為,中國證券市場上創業板并不低迷,低迷的主要是主板,主板主要是大型國有企業,代表了市值的絕大部分,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監管部門應當把主要精力放在推進國有企業的改革上,這才是改變主板企業死氣沉沉的根本性的途徑。 “中國股市的根本問題是結構的扭曲!比A生表示,大盤藍籌股特別是銀行股,市盈率很低,但量大權重,一只抵幾百只,從而拉低和扭曲了市場估值。絕大多數中小盤股,熊市時其市盈率仍在20多倍、30倍以上。本來物以稀為貴,故境外市場,一般是大盤藍籌股估值高些,中小盤股估值低些。特別在熊市,所謂漲時看勢,跌時看質,這時中小盤股股價往往跌至幾倍市盈率、每股凈資產之下。在這種情況下,企業自然不來上市,上市的也自然輕易不會減持。而A股現在鼓勵來上市排隊的恰恰是市盈率、市凈率高的中小盤,價格當然都高,供求自然不平衡。 在他看來,現在A股市場想上市的人擠破了頭,只能說明價格過高導致供過于求,于是靠控制供給、嚴格篩選和排長隊來勉力維持秩序。二級市場的股價扭曲結構高估既是太多的企業在熊市中也想上市的原因,也是企業不怕發行價再被管制壓低也要上市的原因,更是股市低迷時,原始股東和高管們也要拋售套現的原因。 另一方面,A股另一個不正常就是垃圾股往往比績優股更受追逐吹捧。A股市場歷年的大牛股往往非垃圾重組股莫屬。即便在今天監管層高調打壓ST等垃圾股的強勢氛圍下,垃圾股依然不時在熊市中咸魚翻身,連連漲停,身價翻番,成為一大奇觀!巴耸兄贫鹊膯栴}是執行得太松弛了,真做還是假做?現在看基本上等于沒做。如果真想做的話,絕對不是現在這個局面!比A生表示。 華生認為,證券市場存在大量國有企業,是介于宏觀經濟和股市政策之間層面的問題,也是中國證券市場所特有的問題,其他國家市場沒有這個特點。從制度設計的層面,證券市場要有利于藍籌股體現其價值,激發出活力。應當針對中國證券市場的結構性扭曲的特征來解決問題,而現在包括新股發行制度在內的改革,基本上不考慮結構問題。這和監管部門的認識有關系,他們把過多的精力放在新股發行上,整個市場的制度是一個整體,光從新股發行上進行改革是不行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