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機構跨境人民幣支付開閘
|
上海自貿區支付機構跨境人民幣業務將“事后備案”
|
|
2014-02-19 作者:記者 韋夏怡 張莫 姚玉潔/北京 上海報道 來源:經濟參考報
|
|
|
|
作為自貿區首個落地的金融操作細則,《關于上海市支付機構開展跨境人民幣支付業務的實施意見》18日正式發布。 當日,上海銀聯電子支付服務有限公司、通聯支付網絡服務股份有限公司、東方電子支付有限公司、快錢支付清算信息有限公司、上海盛付通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等5家支付機構分別與工商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招商銀行、民生銀行等5家商業銀行上海(市)分行,以及5家特約商戶代表舉行了簽約儀式,并由上海銀聯電子支付服務有限公司現場發起了一筆跨境人民幣支付業務。 業內認為,跨境人民幣支付開閘有利于支付機構開拓新的海外業務領域,同時將促進“海淘”市場發展。 支付機構跨境人民幣支付業務,是指支付機構依托互聯網,為境內外收付款人之間真實交易需要轉移人民幣資金提供的支付服務。中國人民銀行上海總部將根據《實施意見》對支付機構開展跨境人民幣支付業務實行事后備案和負面清單管理,即支付機構開展境外人民幣結算業務,事前不需要報人民銀行審批,而是在開辦業務后一段時間內向人民銀行備案。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此前,第三方支付機構已經實現在境內提供支付服務,但人民幣在境外使用時,第三方所提供支付的服務受到限制。現在在自貿區內啟動跨境人民幣支付業務,也就意味著國內簽約的這些第三方支付公司可為人民幣在境外的使用提供服務,對支付機構來說是一大利好,有利于其開拓新的業務領域,而伴隨著人民幣在海外的接受程度的提高,該業務具有很大的成長空間。 根據《實施意見》,上海市注冊成立的支付機構以及外地支付機構在自貿區設立的分公司,凡取得互聯網支付業務許可的,均可從事跨境人民幣支付業務。而支付機構參與跨境人民幣支付業務,也可開展金融增值服務,如現金管理、綜合支付服務方案、境內外綜合銀行、銀行卡賬單等。 中國銀行則表示,第三方機構跨境人民幣支付業務的開展,將進一步擴大跨境人民幣的使用范圍,不僅有利于支付機構拓展海外業務,還能省去貨幣匯兌的環節,降低支付機構面臨的匯率風險,為跨境人民幣結算業務提供便利。 隨著互聯網行業的不斷發展,網購已漸漸成為人們生活的一部分,越來越多的持卡人開始通過訪問境外電子商務網站來選購中意的海外商品,日益旺盛的“海淘”需求推動了跨境電子支付的發展。此前由于幣種不同需要轉換,對于在線交易的雙方都存在一定的阻礙。而人民幣跨境支付業務的所有環節使用的都是人民幣:人民幣標價、人民幣支付、人民幣結算出境。“支付完成后,我們的清結算系統會根據與境外商戶約定的結算周期,生成結算報表,并通過合作銀行將人民幣結算至商戶的境外銀行賬戶中。持卡人通過人民幣跨境支付通道在海外電商網站上購物,體驗和與境內網站是非常相似的。”銀聯電子支付一位負責人告訴記者。在連平看來,過去境外可能主要是用現金或者是刷銀行卡,將來有可能還可以通過網上支付,跨境人民幣支付業務為人民幣在境外的使用提供服務,會大大便利人民幣持有者在境外的消費。 上海市政府副秘書長、自貿試驗區管委會常務副主任戴海波透露,此次發布的關于支付機構開展跨境人民幣支付業務的細則,是繼去年12月央行發布《關于金融支持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的意見》后首個對外發布的金融細則,未來還會發布跨境人民幣使用、利率市場化等相關細則。
|
|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志等數字媒體產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