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部18日召開例行新聞發布會,公布1月份商務運行情況。據商務部統計,實際使用外資金額107.63億美元(折合664.16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6.11%(未含銀行、證券、保險領域數據)。16.11%的數字高于上月的3.3%,且遠超預期。與FDI明顯上漲相反的是,1月份外商投資新設立企業同比下降8.71%,這些跡象暗示熱錢流入壓力重返,需要警惕。
澳新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師劉利剛稍早就曾撰文指出,在人民幣升值和境內利率較高的驅動下,中國的外貿企業也利用海外較為寬松的融資環境和較低的融資成本,將海外資金通過貿易渠道輸入境內。他還發現,內地與香港之間可疑的“往返貿易”從去年第四季度開始再度升溫,這也印證著熱錢借助貿易渠道流入境內的觀點。
不過,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在發布會上則表示,1月FDI實現了兩位數的增長,主要有三個原因:一是新一屆中央政府推動的各項政策見成效,三中全會對全面深化改革進行總部署,極大地增強了外商對華投資信心。
二是我國吸引外資的綜合優勢逐步顯現,使全球對華投資總體看好。從1月份數據上可以看到,美國、韓國、荷蘭、意大利、英國及香港等許多國家對華投資都呈現出快速增長。
三是由于服務業利用外資高速增長帶動。1月份當月服務業實際利用外資金額同比增長了57%,這個增速是非常高的。實際利用外資金額達到了63.3億美元,也是創了歷史最高水平。服務業的增長、增量占到1月份全國利用外資增量的160%,因為在其它的領域,像農業和制造業里面出現了負增長,所以可以看出主要是服務業的帶動。這是我國服務業對外開放力度加大的直接體現,也是1月份利用外資高速增長的最直接的原因。
沈丹陽樂觀預計,今年中國吸收外資仍將保持較好的發展勢頭。
【熱點新聞】
香港“拋樓”加劇內地房企悲觀情緒
鋼貿黑洞”風險向地方銀行擴散
網絡理財高收益神話或難持續 投資者切忌盲目跟風 山西聯盛重組方案及指引出爐 近10%債權金融機構仍有異議 建設高潮將至 三大運營商全年4G投資有望超900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