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預計全年增速有望超8%
在去年同期高基數的背景下,我國外貿超預期迎來“開門紅”。海關總署12日發布進出口數據顯示,1月我國進出口總值3824億美元,同比增長10.3%,其中出口2071.3億美元,增長10.6%;進口1752.7億美元,增長10%;貿易順差318.6億美元,擴大14%。
根據歷年經驗,1月進出口往往受到季節性因素影響,再加上去年同期貿易數據因套利因素導致增幅較大、基數較高,因此,市場此前普遍預計1月外貿數據將有所回落。但今年1月進口與出口雙雙實現兩位數增長,增速更是均大幅高于去年12月進出口數據,表現明顯好于預期。
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的專家表示,1月出口增長超預期主要得益于歐美外部需求的復蘇,以及春節前業務量提前的季節因素,此外,也不排除仍有熱錢借道貿易流入的因素。而進口增長主要因為經濟增長內生動力增強,以及春節前對資源類產品庫存需求增加。
據海關統計,1月,我國與主要貿易伙伴進出口增勢良好。其中,中歐雙邊貿易總值3411.9億元,增長14.6%。中美雙邊貿易總值為2992.3億元,增長8.8%。1月,我國與東盟雙邊貿易總值為2590.6億元,增長11.3%。中日雙邊貿易總值為1700.5億元,增長7.8%。
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員劉學智說,雖然受到極端天氣影響,但美國經濟增長仍然有繼續回暖跡象,1月美國非制造業活動繼續擴張,服務業PMI上漲到54,失業率持續下降到6.6%,因此出口美國有望走高。歐盟經濟保持強勁復蘇勢頭,歐元區經濟景氣指標普遍上揚,表明歐洲經濟復蘇能夠延續,與出口歐洲大幅上漲相互印證。
“大幅超出市場預期的出口數據,反映出外部需求的改善。”澳新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師劉利剛指出。此外,中金公司經濟學家彭文生指出,1月底開始的春節長假讓企業將部分進出口提前至節前完成,增加了1月的貿易量。
不過,在出口歐美增速創下兩位數新高,對日本、韓國等國的出口也保持了較高增速的同時,1月內地與香港貿易總值則同比下降了20.6%。彭文生認為,這反映出資本流入導致的假貿易情況已經得到糾正,當前貿易數據已經基本沒有水分。也有專家認為這主要是去年同期套利貿易導致基數較高的原因。
不過,依然有專家對1月超預期增長的進出口數據提出質疑。劉學智認為,對港轉口貿易與對歐美日貿易增長相背離;1月進出口數據與1月PMI需求回落不符;中國出口的勞動密集型產品在歐美消費旺季后觸底反彈;以及在中國出口同比增速增長的同時,韓國、越南1月出口同比均下降。這或許說明在利差驅使下,國際套利資本也在創新手段,出口數據或許存在一定水分。劉利剛也表示,1月貿易大幅增長引發對貿易套利的擔憂,懷疑虛假出口貿易再次出現。
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的專家普遍表示,年初的外貿數據往往受季節因素影響導致波動較大,單月數據不具有趨勢性,外貿增長依然面臨壓力。不過,目前看來,外貿總體開局良好,綜合預計去年進出口表現會好于去年。
“現在貿然下結論不是特別嚴謹。”申銀萬國首席宏觀分析師李惠勇說,前期制造業PMI新出口訂單指數的表現并不是很好,這和1月出口數據有打架的現象,因此應該結合1月和2月的貿易數據綜合判斷。
商務部研究院研究員白明也表示,春節前后的外貿表現可能出現巨大差異,所以春節期間數據還需要結合前后月份的數據連續來看。他同時指出,盡管1月進出口開局良好,但是我國外貿發展依然面臨不小的壓力,比如各項成本在上升,產業轉移在持續發生。
此外,人民幣升值也將為今年的外貿增長帶來壓力。“中國1月的貿易順差從去年12月的256億美元擴大到319億美元。由于貿易順差擴大和資本持續流入,人民幣仍存在升值的壓力。”劉利剛說。
商務部研究院院長霍建國表示,今年全年外部形勢會有所好轉但同時也存在不確定性,外貿結構性變化將繼續顯現并起到支撐性作用,成為今年外貿穩定增長的內生動能。總體而言,今年外貿依然會保持平穩增長,可能會略好于去年,增速有可能超過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