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3年底新股恢復發行后,已有52家公司啟動發行。針對一些市場不規范行為,證監會近期出臺了3項措施并對發行承銷開展現場檢查。
證監會發行部負責人昨日表示,證監會對發行承銷過程的監管和抽查將成為常態化工作,將持續貫徹于后續的新股發行工作中。此次加強新股發行過程監管,只是奠定新股發行注冊制改革基礎的一方面政策,后續還會有政策不斷推出。
該負責人強調,證監會還將繼續對新股發行過程進行抽查。
對于此次新股發行過程中出現的新問題,證監會新聞發言人張曉軍表示,資本市場新舊矛盾交織,總會出現新的情況、新的問題,改革就是要在發展中循序漸進地解決這些問題。任何一項改革都不可能一蹴而就,解決所有的問題。改革的成效,需要經過一段時間內相關各方的市場博弈才能體現,需要放在一個比較長的時期來觀察和檢驗。改革的措施當然也需要在實踐中不斷完善,及時進行動態調整。
張曉軍指出,證監會對存在的問題正在抓緊研究,不斷完善相關規則,提出符合實際情況的解決方法。解決資本市場存在的問題,既要治標,也要治本,既要有近期重點,也要有長遠目標。改革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綜合施策,標本兼治,循序漸進。
談及市場熱議的奧賽康暫緩發行一事,張曉軍表示,證監會正在對奧賽康在股票發行報價、詢價過程中是否存在違法違規行為進行現場檢查,目前還沒有結論。奧賽康的存量發行超過了31億元,比新股發行數量高好幾倍,這個情況值得重視。作為一個新發行上市的公司,籌集的資金應當主要用于公司經營發展,如果在一級市場發行大部分資金被老股東拿走,顯然有違IPO的初衷。
張曉軍指出,首次公開發行股票應主要考慮公司發展需要,對老股轉讓在公開發行股份中所占比例應有限制。從目前首批發行公司已確定發行數量的48家情況來看,10家公司未發售老股,其他38家公司老股轉讓數量占發行總量的平均比例為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