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央視年度經濟人物頒獎典禮上,格力董事長董明珠與小米CEO雷軍的十億元豪賭再次引發了社會對傳統家電企業與互聯網新貴發展模式的思考。這兩類企業經營邏輯的差異點在哪里?以小米為代表的互聯網新貴的跨界發展會對哪些行業及領域產生影響?《經濟參考報》記者就此采訪了帕勒咨詢公司資深董事羅清啟先生。
互聯網時代企業掉隊即出局
《經濟參考報》:傳統手機企業比如諾基亞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日漸衰微,家電企業推出的智能手機反響平平,而互聯網新貴們卻把智能手機正做得風生水起,您怎么看待這一現象?
羅清啟:傳統手機企業、家電企業與互聯網企業的這種差異化結果根源在于企業經營思維的區別。互聯網時代是光速時代,產品更新換代要以秒來計,而且消費者消費的重點從純硬件轉向軟硬一體化,在這樣的背景下,家電企業和傳統手機企業還是用傳統的硬件思維來經營產品,產品更新換代跟不上市場要求,在軟件領域的弱勢也沒有相應的資源傾斜。
而互聯網新貴們成長于互聯網時代,思維是互聯網化的,經營邏輯更是互聯網化的,它們能夠借助社會力量為用戶提供服務。在互聯網化的經營邏輯里,企業首先成為了一個開放的平臺,基于開放、協作、共享的互聯網精神構建了一個生生不已的生態圈,企業可以根據用戶需求倒逼一切需要的資源,產品和服務不斷推陳出新。在互聯網時代,對企業來講,掉隊意味著出局,即使規模再大也有可能成為別人運營的資產。
用戶社群正成為企業核心資產
《經濟參考報》:最近在央視年度經濟人物頒獎典禮上,格力董事長董明珠與小米CEO雷軍的十億元豪賭再次使小米站在輿論的風口浪尖,有觀點認為小米的經營要訣是粉絲經濟,您怎么看待粉絲經濟?
羅清啟:粉絲經濟是互聯網思維的產物,是企業開放擁抱外部資源的表現。對小米這樣的企業來講,它的粉絲其實不是被產品吸引,而是被企業提供的生活方式吸引。以米粉為例,他們會購買整套的小米產品,從手機、電視到產品周邊甚至未來到各種家電、家居產品,米粉未來可能會發展成“米族”,他們給自己及自己的生活貼上小米的標簽,成為這個品牌的忠實擁護者和自覺宣傳者。
互聯網時代是買方市場,消費者對產品的精神需求超過了物質需求,企業再打質優價廉牌已經得不到消費者的響應,那么企業除了讓消費者對其產品認同之外,還要為用戶設計生活方式,讓因同一品牌而聚集起來的用戶有認同感和歸屬感,從而組成一個龐大的用戶社區,這些用戶既是消費者也是設計者和生產者。從這個角度來看,有的企業雖然產品銷量很大,但只有購買者而沒有積累下用戶資源,用戶只有持續與企業交互才能成為企業的核心資產。
工程師抵不過千萬用戶的創造力
《經濟參考報》:互聯網企業的一些做法與傳統企業迥異,比如近日小米新推出的智能路由器需要消費者自己動手將零部件組裝出成品,這代表了行業怎樣的趨勢?
羅清啟:我個人認為,小米這次推出的智能路由讓消費者組裝是開源定制的嘗試,未來不止硬件能通過模塊化實現消費者的個性化定制,軟件也能通過云計算和大數據實現千人千面的服務。企業鼓勵消費者參與進來,是在嘗試開放式創新的路徑,全民共創的效果必然會優于少數人參與,通俗地說,沒有誰能比大家伙聰明。
從研發方式來看,絕大多數家電企業還是工程師思維,他們集結全球頂尖的工程師組建研發團隊,在封閉的城堡里做創新;而互聯網企業是用戶思維,他們把用戶當做自己的工程師,集結用戶的智慧找出最佳解決方案,實現共創共贏。在互聯網將用戶權力放大的時代,企業只有拜用戶為師,才能得到用戶認可。
家電企業將被小米們抄后路
《經濟參考報》:互聯網企業常常跨界開拓新業務,比如小米前一陣推出了互聯網電視、電視盒子等產品,現在又開賣智能路由器,這些產品品類拓展背后的邏輯是什么?
羅清啟:我認為這些品類拓展是小米在發力智能家居領域。互聯網電視、電視盒子是家庭生活的組成部分,而智能路由則是在智能家居中扮演網絡中樞的關鍵角色,各類智能設備的信息傳遞最終都要通過這個總關口,小米搶先發力智能路由器,相當于在智能家居的大棋局上布子。就像淘寶短期做起來就是個大生態一樣,小米這種智能家居布局做起來也會是個大生態。
從整個智能家居行業來看,現在切入這一領域的企業按照方式分主要有三類,一是以手機切入,比如小米,二是以家電切入,三是以安防系統切入。這三種方式中最容易被市場接受的應該是以手機切入,因為現在手機是與消費者交互最多、用戶黏性最大的設備,而家電和安防系統在交互方面就弱了些。從這個角度看,家電企業做智能家居很容易就被互聯網新貴們后路包抄,極有可能出現家電企業做硬件銷售,而互聯網企業運營基于硬件之上的數據,家電企業如果不轉型將淪為互聯網企業的打工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