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經濟學家、前全國人大副委員長、國際金融論壇(IFF)主席成思危在近日在“國際金融論壇2013十周年年會”上表示,要實現人民幣和美元、歐元并駕齊驅的目標需要二三十年,十年內基本實現人民幣國際化比較有可能。 成思危指出,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大國,人民幣國際化的最終目標是使人民幣和美元、歐元并駕齊驅,該目標要達到需要二三十年。不過,十年內基本實現人民幣國際化比較有可能!拔覀冾A計,到2023年或2024年,人民幣國際化指數在15%左右,國際化率僅次于美元和歐元,人民幣基本可自由兌換,人民幣在特別提款權(SDR)中占有至少5%的份額,在某些國家被用作儲備貨幣! 成思危認為,實現人民幣國際化大致需要五步。第一,作為境外可流通貨幣,國人在境外可把人民幣換成當地貨幣;第二,成為貿易結算貨幣;第三,成為支付貨幣;第四,作為投資貨幣,可直接在國外做異地投資,并購,以及金融資產投資;第五,人民幣要作為儲備貨幣,“如果人民幣不能成為儲備貨幣,就不能說達到了國際化的目標”。 成思危強調,推進人民幣國際化需要采取三方面措施。首先是匯率制度改革,這其中可分三步走,第一步盯住美元,第二步盯住“一籃子”,第三步實現完全自由可兌換。第二項措施是實現資本項目下的可兌換。第三項措施是資本項目開放,指政府不能干預交易,不能提高交易成本或者加以各種限制,這個要求是最高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