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聶耳音樂廣場 |
|

|
|
玉溪市交通區位圖 |
|
“十多年前,剛到玉溪工作的我站在玉溪師范學校的山上看玉溪,玉溪城一覽無遺,感覺像個大村莊。十多年后再看玉溪,玉溪城確實發生了很大變化,城區面積大了,環境也好了許多。”柳德江,這個外來的知識移民,一直在關注著玉溪的城市發展,也見證著玉溪城的變化。
近年來,地處滇中腹地的玉溪給大家的印象就是“發生了很大變化,城市建設各方面都有所進步。”玉溪通過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的創建,玉溪大河改造和聶耳文化廣場等項目的實施,城市面貌得到提升,在省內外具有相當的美譽度,“好在”和“宜居”成為這座城市對外宣傳的口號。
“有一種幸福叫住在玉溪”
“這里無疑是個適宜居住的地方,生態環境好,市民收入水平也不錯,節奏輕松。”這是到過國內上百個城市的建筑設計師、玉溪規劃設計院副院長周南對玉溪這座小城的印象。
地處滇中腹地的玉溪,因橫貫玉溪市區的珠江源頭之一的玉溪大河(州大河)河水澄碧透亮,如玉帶潺潺流淌在萬畝田疇之中而得名。
這里四季如春,適宜人類居住,立體氣候特征明顯,雨量充沛,適宜多種生物生長。這里自然資源豐富,山川秀美,撫仙湖、星云湖、杞麓湖毗連成群,潭泉溪流縱橫,這里有蜚聲中外的李家山“牛虎銅案”,名揚天下的撫仙湖水下古城,被譽為“二十世紀最驚人的發現”的世界自然遺產帽天山動物化石群,……這里是人民音樂家聶耳的故鄉、紅塔山的沃土,也是多彩和諧的高原水鄉。
作為滇中明珠,玉溪擁有著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區域面積1.53萬平方公里,轄1區8縣,總人口230萬,其中少數民族占1/3。市政府所在地紅塔區距省會昆明88公里,區位優勢明顯,通信發達,交通便捷,是通往東南亞、南亞的重要交通樞紐。
天下和諧,貴在民樂。玉溪人民在不斷努力下創造了令人矚目的成就。資料顯示,2012年,全市城鎮化水平達42.9%,城鎮人口99萬,全市在崗職工平均工資達4萬余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萬余元,全市城鎮居民家庭每100戶擁有機動車42輛,人均擁有汽車的數量在國內處于前列。
由于坐擁滇中優勢區位,又惠澤于多種歷史機遇,玉溪城市建設和社會事業發展歷來讓省內同級州市羨慕,當前,玉溪人均GDP已經突破6000美元,許多經濟社會發展指標在全省處于前列。
而當綠色成為玉溪的主色調,生態也將成為玉溪經濟社會發展的最大資本。隨著晉江、晉紅、呈澄高速公路建設啟動,加上原有昆玉高速公路將構筑昆明、玉溪“一小時經濟圈”,玉溪在滇中城市經濟圈內的戰略地位將進一步凸顯。
久居玉溪,習慣了這里安逸,這里的人常常對外地的朋友宣揚“有一種幸福叫住在玉溪”。
曾經的玉溪,幸福還缺點什么?
門外是熱鬧的城市,門里是閑坐聊天的人們,三三兩兩的雞鴨在周圍“閑庭信步”……這仿佛一派寧靜的田園鄉村景象,但實際這里是瀧水塘老工業區的一角。
曾經一段時間里,繞城一圈,中心城區一些街道旁有不少這樣的臨時建筑:圍墻一砌,石棉瓦一搭,里邊粉刷后,就成為了商鋪、倉庫,甚至住房。臨違建筑雖然方便了少部分人,卻給更多的人帶來不便。對此,北城街道刺桐關社區多依樹村的阮開才深有體會。昆玉高速公路通車后,村子一分為二,為了解決村民出行,村子里預留了6米多寬的村道。慢慢地,有人開始在自家房前搭個豬圈、建個圍墻。漸漸地村道被一一蠶食,最后僅能容一人通過。
從玉溪的城市建設來說,縱向上看,近些年發生巨變,放在全省也不遜色。但這并不能成為放慢腳步的理由。行走在玉溪,許多人都對玉溪溫和的氣候、蔥蘢的公園、美麗的廣場深為感嘆。不過,卻也常常對街邊時而突兀出現的低矮簡易房皺眉。對一些見多識廣而又熟悉玉溪的人來說,小城玉溪或許并不是那么美好,他們在深愛著這座城市的同時卻又心懷焦慮。
市民張文兵說:“在街上看很美,有的地方走進去就很難說了。”走在玉溪的街道上,街道清潔,綠色滿眼,一些路段高層建筑鱗次櫛比。但是,正如張文兵所說,只要尋一條偏街背巷走進去,里面的情況就不盡如人意了,尤其是舊城區的形象更差。
因為職業的緣故,周南會經常接待一些外地的客人,不過,就是在接待上他有時也會犯難。“第一次來請人家吃農家樂感覺溫馨,第二次來還是農家樂就有點小家子氣了,三次、四次,客人不煩,自己也有些煩了。”周南到過國內許多城市,除了地方風味,一些國際化的餐飲品牌俯拾皆是,而玉溪就略顯不足了。
目前玉溪離建成具有現代都市氣息的宜居城市目標,顯然還有差距。舊城區面積大、城中村分布眾多、商業及教育設施布局不合理、道路交通建設滯后,而新城區又由于功能配套不完善,人氣聚集度不足,難以形成對整個城市品位的帶動和提升。這些現狀擺在了玉溪人面前。
玉溪大步走向現代都市
在城市形象上,玉溪需要轉型,是改變,是向具有現代都市氣息的城市氣質轉變。玉溪下定決心,要融入滇中城市經濟圈和昆玉紅旅游文化產業經濟帶,要做全省橋頭堡戰略的先行者。要實現昆玉一體化戰略,就要有一個功能完善、形神俱佳的城市。
讓人欣喜的是,一系列旨在提升玉溪城市形象、完善城市功能的大動作在市委、市政府的強力推動下正在展開。
為改善城市環境、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把玉溪建成具有現代都市氣息的宜居生態城市,最大限度改善民生,2013年以來,按照中心城區“一城四點”的城市空間結構布局,玉溪強化城鄉規劃工作,加大北城片區建設力度;引資建設4個城市綜合體;嚴格規劃執法和城市管理執法,推進“三湖”周邊村容村貌等方面的整治。
行進中的玉溪,優化城市布局,完善城市功能,改善人居環境,提升城市品位,創造優美、清新、舒適的發展和人居環境。一時間,“城市綜合體”也在玉溪掀起了不小的輿論熱度。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規劃,未來幾年里,玉溪將打造四個城市綜合體。一個城市要興建城市綜合體,把這樣的事件放在全國范圍內來考慮,并不是什么新鮮的事情,國內許多城市尤其是那些一線城市,擁有城市綜合體的案例俯拾皆是。不過,把城市綜合體同玉溪這個城市聯系在一起,并且一規劃就是幾個,倒是第一次。
“這是一個集商業、酒店、居住、交通為一體的多功能復合型高度集約式建筑群……”玉溪市規劃局副局長陸建明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指了指地圖上的位置。他指的這個位置,是位于中心城區核心區的原玉溪市委、市政府的辦公樓群。“把城市空間還給市民。”玉溪的一位領導這樣對記者說。
據了解,玉溪市中心城區草地公園片區規劃為中央商務區,總占地約280畝,覆蓋市、區兩級黨委、政府辦公區和部分老城區。項目分兩期實施。
隨著城市綜合體的建設,中心城區面貌將有大的改觀,多功能集約式的復合建筑群將增多,市民的多種需求可以在城市綜合體里得到滿足。專家認為,建設城市綜合體,不但能促進地方投資,提升城市品質,促進消費檔次升級,還能大量吸納就業,帶動玉溪發展旅游產業。
對參觀并研究過國內上百種城市綜合體業態的周南來說,他倒不在乎玉溪的城市綜合體會是什么樣子,而是更在意城市綜合體落戶玉溪后可能給這個滇中城市帶來的革命性變化。他認為,城市綜合體一旦建成,可能成為玉溪城市經濟生活的一種標桿和導向,一種促使玉溪小富即安的觀念向具有現代都市節奏轉變的力量。
“城市綜合體的建成,也許會為將來的舊城區改造提供范本,也能為身處其中的居民增加信心,玉溪靠近昆明,處于一小時經濟圈內,以城市綜合體為切入口,提升和完善城市功能,主動承接省城,不僅可以分解、承擔省城的許多功能,對玉溪城市本身也是一種變革性促進。”
當然,一個城市的定位和路徑選擇并不唯一,也不能奢望通過幾個城市綜合體的建成就能使玉溪在城市形象轉變上畢其功于一役,但城市綜合體的興建至少能表明這樣的立場:玉溪是要改變了,玉溪正在走向現代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