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昨天發布了11月份主要經濟數據,數據顯示,中國經濟繼續保持穩健增長的態勢,全年經濟增長實現7.5%的目標已無懸念。
11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13.7%,繼續保持溫和上升的態勢,出口增幅達到12.7%,遠遠超出此前市場預期的7%。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0.0%,比10月份回落0.3個百分點;1-11月份,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9.9%,增速比1-10月份回落0.2個百分點。
“穩”成了今年經濟增長的最大亮點,在國家統計局數據管理中心,工作人員從數據庫中調取的2013年GDP的累計增速形成了一條平滑的曲線。
和同屬金磚國家的俄羅斯、印度、巴西、南非相比,2013年中國經濟不僅波動是最小的,而且增長依然是最快的。
經濟增長率、就業水平沒有滑出“下限”,物價漲幅沒有超出“上限”。2013年的中國經濟能交出如此令人欣慰的答卷,正是基于中央客觀、冷靜的判斷,以及積極創新調控思路和方式,在復雜的國內外形勢下,始終把握住了經濟工作的主動權。平穩的增長,為結構調整和深化改革創造了好的條件,中國經濟增長的內生動力也在悄然發生著改變,前三季度,第三產業增速超過第二產業0.6個百分點,占GDP比重也比上半年提高0.2個百分點。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最新發布的全球經濟預測顯示,2013年全球增長率為3.1%,如果美國今年經濟實現預測的1.75%的增長話,那么它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12.35%。而如果中國經濟實現7.5%的增長,那么中國經濟增長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將達到27.76%。
據央視
□北京情況
北京環保產業收入全年預計增長60%
京華時報訊(記者
周宇)昨天,北京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對北京今年經濟發展狀況作出解讀,面對錯綜復雜的外部環境,北京立足轉型升級,統籌開展綜合調度與專項調度,經濟穩中向好的趨勢進一步鞏固,實現了有質量、有效益、有就業的增長。主要特點體現在“四好兩升”,其中環保產業預計全年收入增長60%以上。
該負責人表示,所謂“四好”,即經濟質量效益、市場信心、產業結構和綠色發展都向好發展。
前三季度,北京地區生產總值增長7.7%,運行總體平穩,符合預期。就業市場保持穩定,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1.37%,始終處在較低水平。城鄉居民收入增速回升,城鄉居民收入分別同比增長10.2%和11.1%。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增長11.6%。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3.4%,漲幅控制在全年目標以內。
從市場信心來看,三季度,企業家信心指數為126.9,比二季度提高3.3個點;消費者信心指數為105.5,比二季度提高2.1個點,均扭轉了上半年的下滑趨勢。
高端業態發展良好,預計高技術制造業、現代制造業增加值分別增長12%和15.1%,明顯高于工業增速。金融業、科技服務、商務服務業增加值分別增長11%、10%和7.5%左右。產業功能區繼續引領發展,六大高端功能區收入增長20%左右,占全市經濟比重提高到44%左右。企業總部加快聚集,新認定跨國公司地區總部12家、累計達到139家,總部經濟占全市經濟比重達到50%左右。
隨著落實國家《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和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實施細則,北京發布實施清潔空氣行動計劃(2013-2017年),調整退出200家污染企業。加快實施垃圾、污水兩個三年行動方案,資源循環利用水平不斷提高。預計全年環保產業收入增長60%以上。
■數說
29.8萬戶
今北京取消下放各類行政審批事項359項,“營改增”試點企業擴大到29.8萬戶,企業總體稅負下降38.4%,“新三板”掛牌公司達到309家。
77%
今年北京完成核心區平房煤改電4.4萬戶、農村煤改電4514戶,優質能源比重提高到77%。
83億美元
今年前三季,北京實際利用外資實現83億美元左右,超過2012年同期水平。
□解讀
■經濟指標
明年經濟增速預期專家建議下調至7%
昨天,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學部、中國社會科學院數量與技術經濟研究所、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聯合發布2014年《經濟藍皮書》,預計2014年中國GDP增長速度仍將維持在7.5%左右,繼續處于經濟運行的合理區間。中央政府將著力深化改革開放、推動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
《經濟藍皮書》預計,2014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名義增長率為20.1%,實際增長18.5%,增速較2013年有小幅回落,但仍為較高的增速;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名義和實際增長率分別為13.1%和11.3%,保持較穩定的增長;出口和進口分別增長9.1%和8.5%,增速均略高于2013年。
此前不久,由國家信息中心組織專家隊伍編纂的《中國與世界經濟發展報告(2014)》,同樣預計2014年中國GDP增速將維持在7.5%左右。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主任、編委會副主編祝寶良解釋說,國家調控的目標和實際達到的目標并非一致,兼顧當前和長遠,建議明年國家將經濟增長預期目標定位為7%。這樣,經濟增長預期目標留有一定余地,可以引導政府、企業把經濟工作的重點放在加快推進經濟體制改革和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上,不再盲目追求高速度,更加注重增長的質量和效益,保證經濟增長的速度與結構、效益相統一,經濟發展與人口環境相協調。
中國經濟潛在增長率2030年前將不斷下降
藍皮書指出,中國的經濟減速是經濟增長結構發生變化的結果,是一個發生在實體經濟層面上的自然過程,無法通過政策調整來改變它。
專家解釋說,經濟增長是由多種因素以某種方式組合起來共同發生作用的結果,此即經濟增長的結構問題。在支撐經濟增長的諸結構中,最重要的,當推生產要素結構和產業結構。正是這些結構的變化,使得中國經濟增長進入了新的時期。勞動力和資本投入增長率下降,技術進步緩慢,這三個因素疊加,導致未來我國的經濟增長率將趨于下降。
潛在增長率構成未來我國現實經濟增長的基準。據中國社會科學院宏觀經濟運行實驗室的預測結果,2011-2030年,中國的潛在增長率將會呈現不斷下降的趨勢。
■財政政策
財政收入增速下滑“過緊日子”成常態
藍皮書認為,在經歷了長達近20年的財政收入高速甚至超高速增長之后,伴隨著我國經濟增速進入換擋期,財政收入的增速也要換擋。這就是說,在我國經濟進入新的發展階段的宏觀背景之下,我國的財政收入已經走出特殊的發展時期而回歸正常軌道。從這個意義上講,財政收入增長速度下降一些具有必然性。當前所說的財政要“過緊日子”,就是從此要“過正常日子”。
鑒于我國宏觀經濟形勢已經發生重要變化,同時政府支出規模過大不利于經濟結構調整和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事實,穩定既有政府支出規模及其占GDP比重,并使其不再進一步擴大或提升,無疑是必要的。這意味著,各級政府不僅要厲行節約,嚴格控制一般支出,把錢用在刀刃上——非做不可、不干不成的重要事項。
鑒于我國當前財政收支面臨的壓力與現行政府預算管理格局的不規范密切相關,同時“公開、透明、規范、完整”已經成為政府預算制度改革的重要目標,通過全面深化財稅體制改革,全面規范政府的收支行為及其機制,無疑是必要的。這意味著,下一步的財稅體制改革必須正視并突破主要來自政府內部的既得利益格局的阻礙,真正下決心把實行“全口徑”政府預算管理落實到位。以財稅體制改革所創造并釋放的巨大紅利,減輕和化解當前的財政收支壓力。
仍應實施積極財政政策和穩健貨幣政策
藍皮書認為,鑒于我國宏觀經濟政策運行框架已經做出重要調整,同時當前我國宏觀經濟政策的重要著力點在于“穩”,保持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并以此穩定市場預期、向社會釋放推進經濟結構調整的堅定信號,是必要的。
這意味著面對經濟增速和財政收入增速的“雙換擋”,必須沉住氣,堅持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只要宏觀經濟運行處于合理區間和主動調控范圍之內,就不能因財政收支的壓力和財政形勢的變化而對宏觀經濟政策做大的調整。以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格局的穩定,為市場的自我調節留足必要空間,進一步提高宏觀調控水平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
【熱點新聞】
騰訊百億布局前海覬覦民營銀行
“涌金系”邂逅騰訊 盛宴還是陷阱?
投資增幅11年來首次跌破20% 分析稱明年投資增長將略降
人社部副部長胡曉義:適時出臺措施解決養老金"雙軌制"
歐洲電信設備商有望分食百億4G訂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