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場企合作”:讓蔬菜從“菜園子”直達“菜籃子”
|
|
|
2013-12-06 作者:記者 段霞鋆 許茹/成都報道 來源:經濟參考報
|
|
|
|
“土豆,今日價格2元每斤,傳統市場均價2.4元每斤;大蔥,今日價格2.8元每斤,傳統市場均價3.6元每斤……”近日,在位于成都市武侯區藍天路益民菜市門口的價格公示欄上,記者看到近30種蔬菜價格被明碼標出,同類同品質蔬菜的傳統市場均價也標明在旁,總的來看,益民菜市里的蔬菜價格要比傳統市場低大約0.5-1元。 據了解,益民菜市隸屬于成都商物投集團,承擔著成都市委、市政府交予的以“市場化”手段保障“菜籃子”的民生職能。“抓公益性菜市場建設,主要是為了降低菜價”,成都市農委副主任潘斌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目前,成都市中心城區已建成益民菜市24家,其中新型益民菜市11家,約占中心城區菜市場總量的12%,營業總面積近4萬平方米,日均農產品銷量60萬公斤,直接服務周邊市民約80萬人。 “場企合作”的新模式是益民菜市的核心。傳統市場的菜販零售,從“菜園子”到“菜籃子”,至少經過七個中間流通環節,呈現出“倒椎體”結構,每多一個環節,成本就增加一次,導致菜價居高不下。而“場企合作”則通過建立銷售方和生產方的最短距離,讓蔬菜從“菜園子”直達“菜籃子”,由益民菜市直接從農經組織批量進貨,實現農產品從“田間”到“貨架”的點對點銷售,節省下來的物流費、折扣費讓利于民,菜價比一般農貿市場平均低15%。 成都市金堂縣唐發蔬菜專業合作社自2011年起就與益民菜市合作,以大青椒、黃瓜和茄子為例,他們每天平均要從1戶農民手上分別收購170斤、500斤和500斤供應益民菜市,只要是長期合作的農民,收購價均比批發市場收購價每斤多0.1元,能讓農民當季增收117元。目前,9家合作社已進駐益民菜市直銷,平均每家每月營業額達12-15萬元。 同時,為避免入駐企業單純追求利益最大化,益民菜市與銷售企業建立了協商定價機制,以確保平價。具體的操作辦法是,每天派專員采集基地原始價格、批發市場價格及周邊菜市場零售價格的信息,然后再核算商家的運輸、人工成本,制定一個“最高價”,農商在“最高價”之下進行銷售。 目前,益民菜市已引進農村經合組織24個,帶動種植養殖戶700余戶。下一步,集團還將組織人員進入每個簽約的合作社、蔬菜基地,和每一個生產組長建立聯系,推動農民進行“訂單式”蔬菜生產。 今年8月,成都市決定大幅增加對益民菜市的補貼,利用價格調節基金將益民菜市建設、改造、平抑物價的補貼由5%提升至10%,總投入約1億元,并陸續將國有菜市場交予益民菜市經營。預計未來兩到三年成都將新建30家益民菜市,隨著點位不斷鋪開,規模化經營的益民菜市對平抑菜價、富農惠民的作用將會更加明顯。
|
|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志等數字媒體產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