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英國首相卡梅倫率領英國商界領袖訪華,對于隨訪的英國最大制藥公司葛蘭素史克(GlaxoSmithKline,下稱“GSK”)來說,修彌和止損才是目前最迫切的事。
“借這次重要機會,表明我們對中國市場以及繼續向中國供應藥品的承諾。”葛蘭素史克公司發言人Simon Steel日前在倫敦表示。
作為百余家公司商團中的代表之一,GSK CEO安偉杰(Andrew
Witty)也位列其中——這是自今年7月,GSK中國區行賄丑聞曝光后安偉杰的首次訪華。有英國媒體稱,卡梅倫可能會利用此次訪華的機會為GSK在華的市場運營作一些修復努力。
事實上,這也是在涉嫌賄賂6個月內,GSK第三次澄清其“退出中國市場”傳聞——9月,英國《每日電訊》援引據稱來自GSK英國高層的信息表示,“GSK正以退出中國市場相威脅”。
目前,這一案件仍在進一步偵破過程中,有消息顯示,警方有可能在12月初公布階段性結果,這一時間與卡梅倫訪華的時間大致重合。
“據知情人士透露,卡梅倫同中國領導人討論了該公司面臨的困境,并強調穩定以及可預測的商業環境對企業的必要性。安偉杰本人拒絕對該公司涉嫌向醫生和官員行賄的調查置評,不過他在北京對路透表示,該公司‘很快’會有消息透露。”路透社昨日報道顯示。
雖然中國警方的最終調查結果仍需進一步等待,但對已在賄賂風波中沉浮半年之久的GSK中國區來說,盡快將公司業務拉回正常軌道已經刻不容緩。
10月23日晚間,
GSK公布的2013年三季報顯示,公司當期營收同比增長1%,凈利潤同比下降12%;其中,主營的處方藥和疫苗兩部分核心業務銷售部分,中國區業務暴跌61%。
“三季度,我們在中國的業務受到了影響。但是我們將繼續致力于為中國的患者提供藥品。”GSK此前發來的聲明郵件中,安偉杰表示,“我們始終專注于中國市場,我們仍然相信葛蘭素史克現有及未來的藥品和疫苗能夠為中國人民的健康做出貢獻。”
警方最新公布的調查顯示,GSK中國在華經營期間,為達到打開藥品銷售渠道、提高藥品售價等,利用旅行社等渠道,采取直接行賄或贊助項目等形式,向個別政府部門官員、少數醫藥行業協會和基金會、醫院、醫生等大肆行賄。同時,該公司還采用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通過旅行社開具假發票或虛開普通發票套取現金等方式實施違法犯罪活動。
“出事之后,GSK的醫藥代表隊伍震動很大,日常的醫院拜訪活動基本都取消了,或主動或被動,很多醫藥代表處于半停工或徹底休息的狀態,直接與銷售相關的處方權丟失很多。”昨日,某接近GSK的業內人士向記者透露,“雖然現在情況稍稍有所好轉,但是和之前根本沒法比。”
“不僅負責銷售的醫藥代表受到牽連,包括市場、研發等其他部門都出現了人員流失,但是負面影響太大,這些人出去后別的公司也不太敢接。”他進一步表示。
10月10日,國家衛生計生委例行新聞發布會上公布,作為該部門下一階段三項重點工作之一,醫療衛生領域“反商業賄賂、樹行業新風”專項行動將于近期在全國范圍內展開。
行業分析數據顯示,現階段GSK在中國銷售大幅下滑的品種包括:呼吸系統疾病用藥舒利迭(Seretide)下滑56%、肝病用藥賀維力(Hepsera)下滑76%,而這樣的銷售下滑可能無法在短期內停止并極有可能向更大范圍擴散。
近幾年,GSK在抗生素、呼吸、消化系統和中樞神經主導等重點領域主導產品研發,投資巨大——蘇州乙肝藥物賀普丁生產基地一項投資了12億,并將中國研發中心升級為全球神經科學研究總部,主導公司全世界范圍內神經科學最前沿的藥物研究活動,其核心優勢的抗哮喘、抗病毒、抗感染、精神衛生、糖尿病和消化系統、癌癥藥物等幾乎都集中于處方藥和疫苗領域,高度依賴于醫院銷售渠道,而目前中國警方對其的調查可謂傷筋動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