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生在三年前的一場互聯網大戰,很多人還記憶猶新。國內最大的互聯網公司騰訊和殺毒軟件公司360,通過各自的軟件,在數億用戶的電腦桌面前進行了一場針鋒相對的爭斗。如今,這場3Q大戰又有了新的劇情:360起訴騰訊壟斷案被一審駁回之后,360公司上訴到了最高人民法院,今天庭審仍在繼續。這場3Q大戰似乎要迎來最終的結局,最終的結果會是如何?央視財經頻道主持人沈竹和特約評論員商務部研究院研究員馬宇、著名財經評論員劉戈共同評論。
3Q大戰再起硝煙,雙方激變最高法庭。誰在壟斷市場?誰在濫用支配地位?互聯網市場的對手戰是否終將落幕?三年的恩怨情仇,誰贏誰輸還有沒有那么重要?
劉戈:3Q大戰既傷不了筋骨 也傷不了皮肉
(《央視財經評論》評論員)
時過境遷,這三年的時間其實不長,但在互聯網領域里已經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它們之間當時看起來針尖對麥芒的爭斗,現在看來已經不是你死我活,或者是你占多大便宜,我吃多大虧的事。從這三年來的發展路徑來看,360已經在美國紐交所上市了,它成了安全領域里的一個領頭羊,通過免費顛覆了整個互聯網安全的市場。另外,騰訊除了原來的業務以外,現在的微信已經和中國移動、中國聯動成為了新的競爭對手,所以原來導致它們之間針尖對麥芒的爭斗已經不存在了,現在來說,這個官司的結果不管怎么樣,既傷不了筋骨,也傷不了皮肉,也就是一個面子上的事,所以大家都不在乎。
馬宇:現在的3Q大戰更多的是在法律層面上的理性探討
(《央視財經評論》特約評論員)
還是一個發展階段的問題。剛開始有這個官司時,兩家是不共戴天的死敵,那時可能對騰訊來說無所謂,因為它是強勢的一方,但對360來說是生死攸關的。當初如果你是QQ用戶,就不能兼容360殺毒軟件的話,360很可能就死掉了。但這個官司出來以后,就開始有各方面的政府監管部門,包括市場各方面的呼吁,就從原來的你死我活變成了對這個問題一種判斷問題。現在大家開始更多的是在法律層面上,理性的去探討解決問題的辦法,階段不一樣了,是建立在發展基礎之上。也就是,實際上雙方都不一樣了,一開始這個官司對360是生死攸關的,但是現在360也是市值上百億美元的大公司了,不是面臨一個官司輸了,企業就陷入了滅頂之災的情況。
方興東:3Q大戰的意義不在于結果 而在于它的過程
(互聯網實驗室創始人《央視財經評論》特約評論員)
這個官司本身并不在于它結果怎么樣,而在于它的過程,中國人第一次能夠很直觀的來看這個反壟斷官司是怎么打的。360和騰訊兩家公司,對中國反壟斷啟蒙和教育意義是非常巨大的,通過這個官司,包括三年前的3Q大戰打到現在,在雙方未來的競爭手段和競爭策略方面,都會產生很多潛在的影響,包括在整個產業,其它互聯網公司的巨頭,也會帶來很大的警示作用。
胡延平:3Q大戰關系著整個互聯網下一階段的發展
(DCCI互聯網中心創始人 《央視財經評論》特約評論員)
這個樣本意義有這么幾個,第一互聯網的壟斷和開放的邊界到底怎么樣來界定;第二,這個官司的一個結果可能影響到今后一個產業競爭,合作發展的業態;還有一個意義,在互聯網領域內,一種過度的市場競爭,它是怎么樣講才叫惡性的市場競爭。它的影響其實很大程度上是在產業層面,而不是在法律層面,3Q大戰促使大的互聯網公司紛紛開放平臺,大互聯網公司被這一仗給打醒了,然后開始順應互聯網發展的潮流,也看到國外的互聯網在開放平臺發展中的一些潮流和趨勢,也使得成百上千萬的中小開發者、創業者也開始能夠有生意、有機會,3Q大戰對整個中國互聯網發展歷程來講都是一個轉折點。在這么一個狀況底下,相關法律裁定的結果又反過來會對這個產業市場的業態下一階段的走向產生影響,包括怎么樣講就叫開放,不是壟斷,這么一個訴訟已經不是3Q本身這兩家之間一個事情,而是成為整個互聯網下一階段發展,大家站在法律角度來看這個產業市場,這個邊界怎么去界定的一個問題。
馬宇:3Q大戰爭的就是消費者 消費者決定著企業的生死
(《央視財經評論》特約評論員)
一個新興產業如何去進行市場監管,包括從業者如何競爭,有關的政府監管部門如何監管,這里面確實是有很多新問題。首先說相關市場界定,以往我們在傳統的商業領域里,相關市場界定相對比較容易。比如某一個具體的產品,食品,飲料,化工產品,包括汽車,它的相關市場界定就相對比較清晰,那你再去判定它到底是不是具有市場支配地位,或者怎么樣是否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相對比較容易。但在互聯網行業里,你很難清晰劃分它的相關市場,因為互相交叉。
從法律角度來說,應該說任何一個法律,不可能把所有的事情都考慮到了。反壟斷領域也是這樣,不可能一個反壟斷法就可以把今后發生的所有的,包括新興產業遇到一些問題都得給它寫進去,但肯定有一些核心、本質的東西是一樣的,包括為什么360和騰訊打架,最后打到我的桌面上來,影響到我的使用,實際上本來就是要到你這去打架的,為什么?因為雙方打架爭的就是你,你是使用者,你是消費者,真正決定這個企業的生死。
這里面就兩個問題,對消費者來說是怎么樣?一方面消費者希望得到最好、最先進的產品,滿足我們各方面的需求,這是最基本的;第二,我們有選擇權,這對我們來說特別重要,所以反壟斷有一個基本原則,就是保護消費者利益,保護消費者利益就有兩個前提,一個前提就是,放開市場準入,因為放開市場準入,保證競爭了以后,你才可能激發創新活力,這樣會有更多新的產品,或者新的服務,或者一些新的行業出來,這樣對滿足消費者的需求是至關重要的。
劉戈:3Q打架打到了用戶的桌面上 直接影響用戶體驗
(《央視財經評論》評論員)
我們的反壟斷法是2008年頒布,按說時間也不算太遠,但在當時,互聯網發展的現狀和現在已經完全不一樣了,那么在制定法律的時候,對于互聯網領域里面可能會發生什么樣的問題,不可能做出強烈的預見,所以現在用5年前的一個法律來宣判現在在互聯網領域產生的這樣一個問題,這個法律本身就有力不從心的感覺。
其實,這里面存在著一個在互聯網領域里秩序到底怎么建立的問題,那么我們以前在傳統的領域里面判斷不正當競爭,判斷壟斷,相對要容易一些,但是現在放在這一個新的語境下面,我們就不太好判斷了,但是往往我們作為消費者來說,會受到打攪。比如說我現在同時用的360的殺毒軟件,同時我又用搜狗的輸入法,搜狗現在成了騰訊的了,所以在幾個星期前,在我的電腦的右下角,360就說,搜狗可能是要泄露你的用戶信息,然后搜狗反過來也跳出來一個小彈窗說,對方怎么樣,這就相當于你們倆打架打到我們家里頭,這對用戶的體驗來說是非常不好的。
馬宇:到現在為止 反壟斷部門都介入3Q大戰
(《央視財經評論》特約評論員)
這個案子很有意思,我們梳理一下這個案子的發展過程,我們現在說它是中國互聯網的反壟斷第一案。三年以前這個案子爆發,到現在為止,雖然我們說這是個反壟斷案件,但到現在為止,反壟斷主管部門是缺失的。在當初雙方打的不可開交,你死我活的時候,最后出面協調的是工信部,工信部是行業主管部門,它是管產業政策、管市場準入問題的,但它不是一個反壟斷的機構。從市場競爭角度來說,按說應該是反壟斷部門來做的事情,并且一開始像360很明確的說,騰訊是濫用你的市場支配地位的,很明確的給你定性,但是最后是工信部出面協調,最后還給了通報批評,雙方最后握手言和,最后說可以兼容了,這樣就把這個問題擺下了,可是問題還是沒有從根本上解決,但最后是走的訴訟程序。問題就是,從行業監管角度來說,從市場競爭秩序的監管角度來說,反壟斷部門在哪呢?到現在為止,反壟斷部門都沒有做這個事情。
這種案件以后會越來越正常,或者說越來越經常。包括像微軟,像谷歌,在國際上,不單單是在美國本土,在歐洲,在亞洲,包括在中國,在印度,都遇到過這樣一些反壟斷官司。現在統計說,谷歌就遇到官司大概有37起,微軟隨便一數也有10多起,在美國本土就對它提起過幾次的反壟斷訴訟,在歐盟起碼也有4起,包括在韓國,在印度,在中國也都有過這樣的一些反壟斷問題。
這其中,很有意思的一個問題是什么?在這些國家里面,絕大多數的反壟斷官司都是由這些國家的反壟斷部門主動去做的,去立案,去進行調查,怎么樣去進行懲罰,或者有些時候達成和解協議,要求你怎么樣,很少有法院做。確實,我們國家的互聯網到現在,在不同的領域里面都有一些巨頭,有一些可能市場份額已經比較高了,這個時候政府的反壟斷部門就應該高度警惕,或者是要密切注視這里面會不會有一些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的行為,應該主動介入去進行反壟斷。
劉戈:企業一旦成長到一定程度 一定會成為眾矢之的
(《央視財經評論》評論員)
這些年其實在國際上這些大的互聯網公司,一旦長大到一定程度以后,獲得市場支配地位以后,它一定會接二連三的受到一些反壟斷方面的訴訟和調查。拿谷歌為例,在2000年以后,現在總共受到37次反壟斷調查。也就是說,當一個企業成長到一定程度以后,自然會變成眾矢之的,因為你沒有辦法管住自己讓它不去濫用這種權利,所以當你大到一定程度以后,你一定會接連不斷的受到反壟斷調查,所以作為我們的企業來說,也應該接受這樣一種現實。也就是說,你很容易大到一定程度以后,當你有了一定的支配地位時,你肯定會傷害到別人。所以你接受這樣的調查也是常態。
現在這個案子到底是一個什么結果,可能真的不那么重要,但實際上通過這個過程當中,每一個消費者其實對于互聯網企業的行為,做出了一個自己的判斷,那些互聯網企業也做出了一個自己的判斷。我相信,在這次事件里面,看起來缺位的這些壟斷部門、行政部門來說,它們也應該做出判斷,就是說在什么情況下我們應該出手,什么情況下我們啟動反壟斷的調查,那么這樣大家對于這個市場里面的各個企業,它們在競爭當中的邊界問題有一個清晰認識的時候,那么我想今后可能能夠建立繁榮又有自治能力的市場。
馬宇:3Q大戰是一堂非常好的反壟斷案例教學課
(《央視財經評論》特約評論員)
這個案例無論是從行業來說,還是從全社會,包括說政府監管來說,都是一個非常好的案例教學課,不單單是對政府這塊,也不單單是當事雙方,實際上對業內的其它企業,甚至說其它企業,都會讓企業家有一個反壟斷的意識,原來的時候我們可能沒這個想法,包括咱們可以看一下一開始騰訊跟360競爭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