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生二胎嗎?這幾天,很多人家里都在召開家庭會議,認真討論這個問題。條件放開了,生還是不生?其實大家還真的有點糾結。生了,孩子有伴兒了,大人以后的養老可能也多了一份依靠。但同樣,多養一個孩子帶來的經濟賬也讓很多人有所顧慮,多一個孩子就得多花一份錢,家里的房間夠住嗎?孩子上課外補習班的錢夠交嗎?多養一個孩子真的能夠防老嗎?央視財經頻道主持人陳偉鴻和特約評論員國務院參事馬力、著名財經評論員劉戈共同評論。
“單獨”可生二胎消息引發強烈關注,面對新政,多少人糾結?多少人歡呼?人們究竟在算什么帳?生二胎能否解決養老難題?
聽到“單獨夫婦可生育二胎”的政策,很多人陷入了幸福的糾結。
孫天偉(江蘇淮陰市民):再生一個給她有一個伴兒,這是一方面。第二個等我們老了,孩子長大了,她一個人面臨撫養老人的問題,可能壓力比較大。(費用)我們以學習算,她上一些輔導班,鋼琴班,舞蹈班,這兩個班合起來一個學期5000(元),一年下來就是15000(元)。她買的衣服,吃的東西,一年大概在2、3萬這個樣子。
市民:像我們都是一個孩子家里,可能年齡大一點對父母來說,可能沒人照顧,可能二胎來說,第一孩子有個伴兒,對家長來說,可能更多承擔一個照顧。
市民:現在好多家里有的是一個孩子的,那萬一失獨,老人多慘啊,另外小孩覺得很孤獨,有兩個孩子比較好,我覺得兩個孩子最好。
上海市民:成本上面肯定壓力比較大,然后如果生男孩的話住房,或者就是各種交通,以后要買車,買房,會比較有壓力吧,特別是對家長來說。
市民:稍微大點看情況,覺得壓力太大了。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哪個壓力不大啊。
據測算,實施“單獨”放開二胎政策后,全國范圍內,將影響1500萬至2000萬人,這一人群符合生育新政的夫婦大約50%至60%愿意生育第二個孩子。實行30多年的計劃生育曾為限制我國人口過渡膨脹做出了積極貢獻,但同時,人口的紅利也在逐漸消失。老齡化社會日益臨近,到2050年,我國65歲以上的老齡人口將達到3.32億,占全國人口的比例將超過23%。
開放二胎,也被視為緩解人口老齡化,保持合理的勞動力數量,結構的主要手段。
張車偉(中國社科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副所長):從長遠來講,有非常正面的影響,我們15年以后,可能我們今天政策調控效果就會顯現。
馬力:放開“單獨” 不會出現所謂的堆積生育現象 (《央視財經評論》特約評論員)
養老是靠社會保障,是靠養老保障,那么孩子的效益大幅減少,所以更多的家庭就選擇少生。如果生兩個孩子,兩個孩子比一個孩子要科學得多。首先,撫養的成本就大幅下降,因為撫養兩個孩子成本和一個孩子比較起來,它只是一個孩子1.5倍,然后他的心理成本,時間成本等等都在大幅下降。就是平均到每個孩子身上它都在下降,但是它的效益,尤其是孩子效益大幅提升,怎么講?孩子的心理因素,他的成長過程當中有伴兒了,所以他就不是那么孤獨,在很多程度上是大幅提升的,他的人際關系也會大幅提升,還有社會的適應性大幅提升,使得兩個孩子的成功率提高,或者說我們的效益更加提高。
這次的“單獨”的放開,有很大程度上有些人擔心會不會由于多年來的生育堆積,如果一旦放開,會不會像頭頂上頂個大水庫,嘩一下水庫就流下來,會不會出現這樣的現象。現在應該講,符合條件的家庭大概是4000萬左右,但是已經生了第一胎以后,可以馬上可以生第二胎的家庭就1000萬左右,所以從數量上來說,形成大水庫的可能性不是很大,這是第一個;第二,因為我們國家太復雜,城鄉區域之間的差距又太大,生育水平差距又比較大,所以這次的政策是不同的區域,不同的省來制定自己不同的什么時間放。那這樣它又把生育的時間給錯開了,所以這樣子,可能每年是250萬,不會出現堆積生育的現象。
劉戈:多生一個孩子 養兒的平均成本會急劇上升 (《央視財經評論》評論員)
養兒不一定能防老。其實現在有家里生了好幾個孩子,最后沒人養的。從投入成本上來說,多一個孩子肯定就平均成本就急劇上升。以我們個人的經歷,就像我們這一代,大部分家庭會有三個到四個孩子,我們家是兩個孩子,我就明顯的感覺到,在我成長的時候,我們家的生活條件就要比那些三四個孩子的家庭生活條件要好一些。那么現在,對于大部分的工薪階層,如果是兩個和一個相比較,可能區別就比較大了。
我另外還有一個調查,這個調查很有意思,是南京大學在2010年調查的,它調查雙獨夫婦,那個時候在很多城市里,雙獨夫婦已經允許可以生二胎了。他們調查的時候,有60%的人經過仔細思考以后,放棄生二胎。也就是說,他在剛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和經過審慎的思考和討論了以后,得出來的結果是不一樣的。在北京,只有25%的人是符合條件的,明確的回答說我們要生二胎,就是符合當時的雙獨條件的,所以可能大家在剛剛聽到這個消息,知道我有這個權利的時候,和到認真討論最后得出來的那個結果可能是不一樣的。
我們就說說房子吧,如果生一男一女在城市里,你就得需要一個三室的房子,那么這對于大部分的家庭來說,在北京、上海這樣的大城市很難做到。
馬力:放開“單獨”能起到緩和作用 解決不了老齡化問題 (《央視財經評論》特約評論員)
我們這次放開“單獨”,其實在很大程度上它不是解決老齡化的問題,它解決不了,老齡化的問題是一個社會發展的必然階段,它進入這個社會,它必然到進入到老齡化社會,它是文明進步的一個表現,它是人類發展從年輕型到成年型到老年型的一個必然的趨勢。所以我們想逆轉它,都是不可能的。
出生了這些單獨放開后多生的孩子,可以延緩老齡化到來的時間,原來我們是1950年老齡化到來大概是33.4%左右,那么如果放開“單獨”的話,它可能就可以降低1.5到2個點,也就是起到這樣一個緩和作用。它解決不了老齡化問題。我們放開“單獨”,在很大程度上,它是一個怎么樣能夠使我們的人口結構更加科學的問題。
劉戈:放開“單獨”能合理調整人口結構 (《央視財經評論》評論員)
一些發達國家曾經經歷過這樣的一個時段,比如,日本比較明顯的是少子化,但是我們國家目前最重要的問題不是這個問題,最重要的問題是一個結構問題,是一個均衡問題。我們現在逐漸的先放開“單獨”二胎,那實際上起到一個什么作用?就是說削峰添谷的作用。
我們看一下從1950年到2010年,就是第六次人口普查時候的人口出生的數值,有兩個最高峰,1970年到1975年這是一個,出生了1.25億人,第二個波峰是1990年到1995年,五年當中出生了1.27億人,那么它們兩個之間又有一個波谷。到了新世紀以來,0到4歲,5到9歲的,那么分別只出生了7600萬和7100萬,那么這個數值比起1.2億就下降的太多。所以,我們需要能夠有一個回升,這樣和前面的出生高峰形成一個相對較合理的結構,那么這是我們現在放開“單獨”二胎一個最根本的原因。
馬力:放開“單獨” 由原來重視控制人口數量轉向了調節人口的統籌發展 (《央視財經評論》特約評論員)
我們這次放開“單獨”,一個重大的轉變就是由原來重視控制人口數量轉向了要調節人口的統籌發展,叫促進人口統籌發展,也就是包括不光是數量,還包括人口的素質、人口的結構、人口的分布。我們現在已經進入到低生育水平時代,那么也導致了其它問題的出現。比如勞動力就業、勞動力供給,還有婚配、養老、健康、保障、撫養等等的一系列社會問題,它是多元的產生。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現在解決這個問題絕不是簡單的一個數量問題。就是數量,我們未來20年還要增加1個億,這是我們國家最大的國情,但是結構可能比數量更加深刻,更加廣泛,對經濟社會的影響更加深刻。
現在我們考慮問題就是數量也要,結構也要,兩個方面我們都要考慮。在這種情況下,放開“單獨”,使得我們的未來,比如說現在勞動年齡人口是豐沛的,我現在10個億,那么它在10個億的平臺上叫高峰平臺,要到2026年左右快速下降,那么到2050年的時候,8個億的勞動年齡人口,和2000年持平,也就是說我們在這一段時間里,勞動年齡人口是充沛的,最大的問題是就業,就是就業優先戰略必須要實施。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講,到2026年,勞動年齡人口大幅下降,現在生的孩子到2030年的時候,就是青壯年了,就是我的勞動力的后備,是勞動力的補充,而且陸陸續續后頭那些叫少年的勞動力儲備的這種機制,讓它建立起來。
現在,有人擔心老齡化越來越老,結構調完了以后,它就到了一個老齡化的平臺期。結構穩定使它到了老齡化平臺期,使社會發展能夠平穩。人口眾多是我們重大國情,人口老齡化也將成為我國的重大國情,國情在不斷的變化,我們制定的政策方針需要我們有所改變,有所調整。
劉戈:既讓人口總量不再大量增加 同時也要讓結構趨于合理 (《央視財經評論》特約評論員)
中國的問題的確非常復雜。比如歐洲的問題主要是結構問題,美國的數量和結構都沒有問題,但中國的問題是數量也有問題,結構也有問題,所以兩個都得調,所以這就需要有很高的技巧,那么就是既讓人口總量不再大量增加,同時讓結構也趨于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