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券商前三季應付利息飆升847%
 |
資料圖片 |
11月17日晚間,上市券商東北證券公布了2013年公司債的發行結果。根據公告,這家券商本次發行了總額為19億元的公司債,該19億元公司債包括兩個品種。
2013年以來,在IPO暫停、投行業務急劇萎縮的局面下,各大券商都加大了對于包括融資融券等資本中介型業務的發展,這些業務都極度依賴與券商的資本金,因此也促成了券商集中發債的情況。
據了解,目前券商發行的債券主要有短期融資券、公司債和次級債,其中公司債又包括私募發行的證券公司債和場內公開發行的一般公司債兩種類型。WIND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以來,券商(含非上市券商)發行的短期融資券、公司債和證券公司債數量就達到了140起,計劃發行總規模已達3425億元,實際發行規模達到3390億元。相比之下,2012年全年,券商債券融資規模僅為531億,也就是說,2013年以來,券商的債券融資規模已經達到了2012年全年的6.38倍,其發債兇猛可見一斑。
在上述140只債券中,短期融資券達到了106只,發行規模達到2489億元;金融債則達到28只,發行規模為868億元。
值得注意的,多家券商正在采取滾動發行的模式:以中信證券為例,這家龍頭券商今年的前10個月每個月都發行了期限為3個月的短期融資券,總發行規模高達460億元。除此之外,中信建投證券、招商證券、國泰君安證券、廣發證券和光大證券也進行了類似的發債舉動。
除了成本相對較低的債券融資外,在股權融資市場,券商也有所舉動。
WIND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以來。興業證券實施了39.52億元的定向增發。除此之外,太平洋證券50億元和東吳證券52.08億元的定向增發方案也均已通過股東大會批準,西南證券43.60億元的定向增發已經通過發審委批準,招商證券120億元的定向增發也已經通過國資委批準。
除了傳統的債券及股權融資之外,有些券商還在探索全新的融資方式。例如,券商以融資融券余額的收益權為基礎資產,設計成資產證券化的產品再出售給銀行,券商可以從銀行獲得資金進而做大業務。
大量的債券融資加大了券商的財務費用壓力。
WIND統計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三季度末,19家上市券商的應付利息已達13.56億元,較2012年同期的1.43億元大幅上漲847%。以中信證券為例,截至三季度末,其應付利息為5億元,同比增長249.48%,應付債券為261.86億元,同比增加1645.76%。
與此同時,各家券商債券發行利率也不斷上揚,融資成本高企。稍早之前,東北證券披露了公司債券票面利率公告:確定本期債券3+2年期品種票面利率為6.00%,5年期品種票面利率為6.10%。與其他券商公司債平均利率5%相比,高出100多個基點。
針對券商密集發債的舉動,一位證券行業分析師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拋開個別券商的收購計劃,絕大多數券商發債籌集資金主要適用于包括融資融券等創新業務的發展。“券商以自有資金開展融資融券、股權質押回購等類貸款業務,對證券公司資本金的消耗非常厲害,這是迫使這些券商密集發債籌集資金的最主要原因。”
一位分析師此前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以融資融券業務為例,券商融出去的資金,必須等到期才能收回,資本金規模越大,在這類業務上越具有優勢。目前,約定購回及股票質押式回購業務,因為競爭激烈互相壓價,貸出利率一般在7%-8%甚至更低。如果融資成本繼續走高,這些類貸款業務只能虧本經營。
來自中國證券業協會的數據顯示,2013年上半年,114家證券公司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785.26億元,其中,僅融資融券業務利息凈收入就高達66.87億元;而在2012年同期,112家證券公司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706.28億元,融資融券業務凈收入21.60億元。也就是說,2013年上半年,券商的兩融業務凈收入同比增長了210%,其占營業收入的比例也從3%驟然上升至8.5%,遠遠超過了其他業務的收入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