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求失衡明顯 剛性需求強勁
|
北京廣州鄭州汕頭等八城市樓市同比漲幅超20%
|
|
2013-10-25 作者:記者 梁倩 烏夢達 王政/北京 廣州 杭州報道 來源:經濟參考報
|
|
|
|
“現在房價漲幅我們已經管不了了,如果再說解決辦法,真得去找市長。”一位一線城市房管負責人在說起房價漲幅大大超過調控目標時感嘆道,從調控政策上講一直未放松,我們已經把能做的都做了,但房價漲幅依然居高不下。 2013年初,在樓市出現反季節“量價齊升”之時,俗稱“國五條”的房地產調控新政應聲落地,其中一項重要任務便是各地在3月底公布2013年的房價調控目標。 記者注意到,在房價控制目標方面,各地標準不盡相同。其中,被認為“最嚴調控細則”的北京,2013年房價控制目標是“全市新建商品住房價格與2012年價格相比保持穩定,進一步降低自住型、改善型商品住房價格”;上海將房價控制目標設在“基本穩定”;深圳、天津、重慶、大連、廈門、鄭州等大多數城市則規定房價上漲幅度低于人均可支配收入漲幅。 而值得注意的是,北京房價與其“新建商品住房價格與2012年價格相比保持穩定”的目標相比已大大背離,同比漲幅高達26.8%,上海“基本穩定”的體現,則是同比漲幅達18.5%,深圳、廣州等地同比漲幅也均超過20%。 在成交量大幅上升的同時,可售庫存在不斷減少。CRIC數據顯示,當前合肥、廈門、南京、南昌等4個城市可售商品房庫存消化周期已經跌破6個月,其中廈門當前新房可售面積甚至已不足4個月;另外,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城市消化周期均已逼近半年紅線,以此來看,一二線城市層面上,經過一年多以來的庫存快速去化,當前市場供求矛盾已經非常激烈。 事實上,據北京房地產交易管理網數據統計,10月9日,北京可售商品房住宅庫存已從年初的80038套下降至59921套,創年內庫存新低。值得注意的是,這是庫存數值首次跌破6萬套。 中原地產市場研究部總監張大偉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由于近期新房供應不足,需求卻在不斷增加,促使北京新房庫存量不斷減少。“以北京月均10000套計算,59921套的消化周期已不足6個月。” 對此,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秦虹表示,我國人口結構造成了現階段剛性需求強勁。一些特大城市此現象更為明顯。以北京為例,2011年,北京市新增常住人口近60萬人,而其中20歲到39歲的年輕人占到62.8%,這也就意味著,人口總的構成,是剛需強勁背后的真正原因。 上海易居研究院副院長楊紅旭也表示,總體而論,就四季度短期來看,中央層面的政策,并不會對樓市產生實質性影響。地方層面的調控收緊,主要集中在幾個高房價城市。四個一線城市和南京、廈門、鄭州等少數省域中心城市,當前面臨著難以完成年度房價控制目標的窘境和壓力。但這幾個城市的政策收緊,力度并不大,但會對民眾心理和市場預期造成影響。 在地方債高企的背景下,在總體經濟形勢疲軟之時,房地產仍然是地方賴以生存的財稅來源。與此同時,剛需強勁,能夠繼續支撐房地產的快速發展,因此,地方政府對于調控的積極性并不會高而調控目標是否會完成、將如何完成可拭目以待。
|
|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志等數字媒體產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