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長假后,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管委會迎來了首個辦公日,企業咨詢和注冊熱情極度高漲。然而當中部分企業連進入自貿區做什么都沒想好,而是“先擠進去再說”。專家表示,一些著急進入自貿區的企業可能沒有做好準備,只是抱著“打新股必賺”的心態;企業必須先提升自己的產業、創新能力和完善公司治理,監管部門則健全公平競爭機制和退出機制,讓無能者和資金套利的“玩火者”退出市場。

企業注冊熱情風雨無阻 先到先得搶商機
據上海自貿試驗區管委會10月7日消息,國慶長假七天,試驗區服務大廳日均接待企業咨詢700余人次,試驗區官網訪問量近10萬人次。10月8日,上海遭遇52年來單日最大降雨,也是上海自貿區管委會首個辦公日。盡管上海市遭遇了強臺風和暴雨,但并沒有阻擋和澆滅企業注冊的熱情。當天自貿區服務大廳共接待咨詢超過1480人次、接待辦理577人次。
據悉,上海自貿區內可以注冊一元公司,而且公司注冊試行“一站受理”,企業準備好材料后無需再輾轉工商、質監、稅務等多個部門,只需將材料交到工商窗口,窗口內部流轉即可辦理。對于未列入負面清單的外商投資一般項目,最快4天可以拿到營業執照、機構代碼和經營登記。
此外,國家工商總局10月8日公布的《國家工商總局出臺意見支持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中提到,在試驗區內,試行注冊資本認繳登記制,試行“先照后證”登記制度,企業年檢制度改為試行企業年度報告公示制度。
“企業注冊和進入自貿區的熱情高漲是對的。”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孫立堅對中新網財經頻道分析,確實大家感覺到機會真的來了,要爭取進入自貿區好好地干;他們認為自貿區是一個物理空間,即使沒有別的,空間的稀缺性就可以讓他們賺錢。
瑞士寶勝銀行執行董事張曉路日前在某論壇上鼓勵中國企業和外資機構盡早進入上海自貿區。她認為,先入駐者必將搶得先機,享受改革紅利。“你如果想獲得超過一般的收益,就應該進入這個新領域。上海自貿區向我們展示了一個未來,它會成為你未來十年的增長之地。”
企業存在“打新股必賺”的誤區 有實力才能唱好戲
然而這些激情澎湃的企業中,并非所有的都清楚自己的目標,部分企業甚至對進入自貿區后做什么業務都沒有清晰的規劃。據媒體報道,一位從事服裝貿易的企業負責人希望在自貿區內注冊一家企業,“現在感覺區內區外也沒有太大差別,但不管怎樣,要先進來再說。”而類似情況在辦事大廳并非個例。對于這種企業搶跑道、搶注冊的現象,外資企業稱在中國第一個吃螃蟹的人都能占到便宜。
“很多企業認為只要是政府推動的嘗試,一定會有很多利好政策出來,我先沖進去把位置占好,不管能力怎么樣,不管行業符合不符合自貿區;不行的話,位置都能賣個好價格。”孫立堅認為,“打新股”的心態:只要是新股一定是賺錢的想法,是導致企業使勁往自貿區沖的一個驅動因素。
在孫立堅看來,這些著急沖進去的企業根本沒有做好準備,也沒有認識到在自貿區內開放的市場上要靠真本事跟大腕競爭,向國際市場要財富,這個競爭能力比在中國市場的要求更高。
“自貿區就是把管制放開,憑本事創造財富,其他什么優越性都沒有。”孫立堅提醒,,企業盲目沖進去是有問題的,自貿區的要求非常高,企業要先做好準備,尤其是內部的人才建設、產業轉型和治理機制方面都要全新打造,然后再尋找到企業自身如何進行產業升級,而不是到里面靠政府的補貼撈點錢。
孫立堅說,在自貿區內的企業不再像以前靠成本競爭、勞動力優勢和海外市場獲取財富,一定是專業化人才才能在這個舞臺上唱好戲。“要靠人才,靠制度和創新能力驅動。”
健全市場競爭和退出機制 讓“玩火者”立刻出去
也有咨詢者認為上海自貿區的優惠政策不及當年的深圳特區,比如稅收和土地折扣等優惠。而專家更擔心的是資本進入自貿區內套利和脫離實體經濟空轉。
上海自貿區管委會相關人士表示,雖然上海自貿區內無法對注冊企業設置門檻,但未來可以通過市場來加以選擇。孫立堅也判斷,首批進入自貿區的企業不一定會笑到最后,要看這些企業的競爭實力和對國際市場規則的把握,否則也會被淘汰。
“企業家一定要理解創立自貿區的意圖,而不是按照自己理解的以前靠制造業創造財富的保稅區,不然會把問題搞砸。”孫立堅擔心,自貿區的三大支柱最后剩下金融短錢快進快出和房地產低價買地高價賣地,資金在自貿區內空轉,利用利率市場化、匯率市場化和資本賬戶放開套取利差。商務部專家梅新育也撰文表示,上海自貿區最大的潛在風險就是急功近利的“制度套利”動機,以至于不能在產業發展和產業結構選擇方面扎扎實實打好實體經濟部門的基礎。
上海市政府副秘書長、自貿試驗區管委會常務副主任戴海波表示,企業注冊熱情高,可能是由于試驗區施行負面清單管理、備案制等“寬進”措施,但“寬進”同時不能忽略“嚴管”。
“自貿區準入門檻低,但必須完善市場公平競爭機制和退出機制,競爭使企業立見高下,做不了事情或沒有業績的企業,就要讓它們退出。”孫立堅對中新網財經頻道分析,對那些靠“靠玩火”創造業績的企業就要監管,立即讓他們出去。“玩火就是資金空轉,純粹靠低價買進高價賣出,靠價差套取資本利得的模式,根本不做服務貿易和相關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