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一天前宣布美國總統奧巴馬縮短對亞洲出訪行程后,白宮3日深夜發表聲明宣布,由于聯邦政府關門,奧巴馬徹底取消原定于本月5日開始的亞洲四國之行。這意味著他將缺席此次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和美國—東盟峰會、東亞峰會。在美國謀求“亞太再平衡”戰略的大背景下,奧巴馬為何取消此次亞洲之行?
一、奧巴馬為何徹底“爽約”?
白宮先于2日早晨突然宣布奧巴馬將縮短行程,取消對馬來西亞和菲律賓的訪問;再于3日深夜突然宣布奧巴馬一并取消對印尼和文萊的訪問,全部出訪行程由國務卿克里“代勞”。奧巴馬將由此缺席在印尼舉行的APEC領導人會議,以及在文萊舉行的美國—東盟峰會和東亞峰會。
對奧巴馬來說,國內的預算博弈殊為重要,眼下又正值博弈關鍵時期,他不敢有絲毫大意。因此,白宮有意在聲明中強調,奧巴馬如此抉擇皆因政府關門之故,一是因為聯邦政府關門給出訪造成困難,二是因為他決心留在國內敦促共和黨人讓政府重新開門。話里話外,將“后院起火、殃及外交”的矛頭對準共和黨陣營,為博弈中的己方增添籌碼。
二、在美國國內外有何影響?
在阿富汗和伊拉克兩場戰爭結束和收尾的大背景下,面對中東和亞太地區局勢的新變化,奧巴馬著力宣傳、推動所謂亞太再平衡戰略,立意鞏固乃至強化美國在這一區域的存在和利益。巧合的是,他2011年秋還曾在夏威夷APEC領導人會議期間高調談論“亞太牌”。既然重視亞洲,為何取消訪問?這難免引人關注。為此,白宮也在聲明中為奧巴馬的決定開脫,稱奧巴馬希望能繼續與亞太地區盟友合作,期待今后有機會訪問有關國家。
奧巴馬此次出訪由國務卿克里“代勞”,原定計劃還會繼續推動,而且美國國內黨爭引發的政治僵局也的確廣為人知。然而,分析人士認為奧巴馬“爽約”可能令盟友接收到消極訊號,潛在風險不容忽視。美國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東南亞問題專家歐內斯特·鮑爾認為,奧巴馬徹底取消亞洲之行,美國在這一地區的盟友和伙伴難免擔心,美國因國內困局而無法持續對該地區進行高級別介入。
三、此類事件有否先例?
有先例。美國聯邦政府非核心部門本月1日起被迫關門,是17年來美國再次上演政府關門風波。早在克林頓政府時期,克林頓曾于1995年11月中旬宣布取消參加在日本舉行的APEC會議,改由時任副總統戈爾代勞,理由同樣是要留在國內應對聯邦政府關門一事。此外,奧巴馬本人2010年也因推動醫改法案和處理墨西哥灣漏油事故,兩度推遲對印尼和澳大利亞的訪問。
四、政府關門事態未來走向如何?
美國聯邦政府非核心部門自1日起關門,皆因美國國會民主和共和兩黨之間對新財年預算開支和醫改法案的實施存在巨大分歧。共和黨要求延緩實施由奧巴馬在其第一個任期內大力推動的醫改法案,但連日來眼見奧巴馬及民主黨陣營堅決不讓步,加之共和黨內部溫和派本就與保守派“茶黨”觀點不盡一致,共和黨陣營可能考慮調整策略,將焦點對準債務上限問題,甚至將預算與債務上限捆綁談判。事態究竟如何演變,大家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