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處于新一輪物價上漲周期的起始階段,隨著經濟趨穩,近來對物價的關注悄然升溫。 自從8月CPI數據公布后,市場對下一步的物價走勢便出現了兩種相反看法:有人強調同比2.6%的漲幅低于7月0.1個百分點,認為物價上漲比較溫和,在未來一段時間對現行政策都構不成威脅;另一方則更關注CPI環比0.5%的上漲,認為同比的回落不過是翹尾因素帶來的統計游戲,當前物價漲勢明顯。這兩種說法各有其強調的重點,但有一個共識:下半年通貨膨脹壓力要比上半年大,但不足以突破全年3.5%的既定目標。 考慮到環比數據明顯上升,下半年CPI走勢第一位要強調的是上漲。從8月數據看,CPI漲幅幾乎全部來自食品價格上漲。CPI同比漲2.6%,其中食品價格上漲4.7%,非食品價格上漲1.5%;CPI環比上漲0.5%,其中食品價格漲幅最大,環比上漲1.2%,各類非食品價格有升有降,漲跌幅度在-0.2%至0.2%之間,總體保持相對穩定。從細項來看,8月鮮菜、豬肉和蛋的價格普遍上漲,環比漲幅分別為7.6%、4.5%和7.1%,合計影響CPI環比上漲約0.42個百分點,是影響8月食品價格乃至CPI環比上漲的主要原因。 肉、蛋、菜價格普遍上漲,首先與當月全國平均降水量較常年同期偏少、平均氣溫較常年同期偏高等因素有關,惡劣天氣導致了蔬菜價格上漲和食品生產、加工、運輸困難。進入9月,部分地區強降雨天氣頻繁,加之入秋后氣溫逐漸下降,這些都不利于蔬菜的生長和運輸,將推動蔬菜價格后期繼續上漲。此外,姍姍來遲的“豬周期”上行階段終于到來,豬肉價格從5月開始低位回升,到8月已經連續3個月上漲。2003年以來,國內生豬和豬肉價格經歷了三輪明顯的價格波動,平均周期長度為30個月左右,按此計算,豬肉價格的上漲才剛剛開始。 強調下半年CPI將上行的另一個依據是PPI趨勢性回升。8月PPI同比降1.6%,比7月收窄0.7個百分點,連續第三個月收窄;環比上漲0.1個百分點,實現了近半年來的首次正增長。PPI回升被認為與國家近期一系列政策帶動了產需回升密切相關。考慮到政策效果還未完全釋放,隨后幾個月PPI繼續走強可能性較大。 分項來看,8月PPI中的生產資料出廠價格環比上漲0.2%,生活資料價格則環比持平,這反映出國際大宗產品價格走高對國內價格上漲的影響。受近期敘利亞地緣政治風險影響,8月國際油價整體明顯走高,布倫特和WTI原油期貨結算價雙雙突破110美元大關,受此影響,國內油價連續第三次上漲。 同時,9月份匯豐PMI初值創六個月新高,顯示出經濟轉暖趨勢,這也將推動物價上行。 基數問題也不能忽視。2012年9月至11月,CPI同比漲幅分別為1.9%、1.7%和2%,較低的基數可能進一步推高CPI同比漲幅。 需要強調的是,年內消費價格上漲還在可控范圍。首先,蔬菜價格上漲主要是因為災害天氣,一旦這種短期因素減弱,漲勢就會放緩。其次,豬肉價格上漲剛剛開始,還沒有進入猛漲時期,短期內甚至不排除上下波動可能。再次,PPI回升和國內需求回暖有關,從高層多次表態看,宏觀政策主基調為“托底”而非“推高”,所以很難期待經濟像2009年那樣迅速走高,PPI回升勢頭將較為溫和。 綜合來看,年內通脹壓力回升,但仍在可控范圍。如果明年中國經濟不出現滑坡,CPI走勢很可能重新成為調控部門重點觀測目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