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油在浙江舟山計劃投資42億元的乙醇項目涉嫌未批先建。記者近日從舟山當地政府部門獲得的信息顯示,項目至今尚未獲得發改委的正式批復,而該項目已經于今年5月16日在舟山東港舉行啟動儀式。
據了解,在2011年11月10日舉行的首屆中國海洋經濟投資洽談會上,中石油在浙江舟山投資的生物燃料乙醇項目簽約。公開報道顯示,項目由中石油和浙江華立集團合資興建,二者聯合成立浙江燃料乙醇有限公司,其中中石油占股60%,華立集團占股40%,總投資約42億元,年產量50萬噸。
近日,記者在舟山東港采訪時看到,項目現場發現已立起施工警示牌。工程概況介紹顯示,項目合同開工日期為2013年6月29日,竣工日期暫定為2013年12月30日,但按照工期已經開工兩個多月的工程,進展卻異常緩慢。記者為此向中石油總部發去采訪函,但截至發稿,尚未獲得回復。
項目總投資約42億
根據《舟山日報》2012年1月12日的報道,中石油與浙江華立集團合作的生物質燃料乙醇項目,是中石油“十二五”生物質能源發展規劃項目之一,主要以木薯為原料生產燃料乙醇。
項目位于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區六橫島棕櫚灣,占地約62公頃。整個項目分為兩期,一期建設年產30萬噸燃料乙醇生產裝置,公用工程及輔助工程按年產50萬噸燃料乙醇規劃;二期工程擬根據原料基地建設及浙江省乙醇汽油封閉運行情況適時建設,總投資約42億元。該項目已于2011年至2012年初完成相關區域的拆遷安置工作,水電、通訊等要素條件保障都已獲批,環境評估等也已獲批復,基本具備開工條件。
中石油與浙江華立集團“聯姻”以及聯合建設生物質燃料乙醇項目的報道,最早出現在
《錢江晚報》2010年8月17日的報道中。報道稱,浙江省發改委已經證實,“浙江舟山生物質燃料乙醇項目已經得到國家發改委辦公廳的回函,正式同意開展前期工作。”順利的話,2010年底就將動工,一期建設30萬噸/年生產裝置,施工期預計18個月。
而到了2013年2月16日,《舟山日報》的報道稱,“生物燃料乙醇項目即將獲得國家發改委核準”;5月30日《浙江日報》報道稱,項目已于近日開工建設。
發改委至今未批復
記者在項目現場發現,項目東側建起了長長的圍墻,外面有各種的建筑用材料。圍墻內豎立著一塊署名為“中鐵港航局集團有限公司浙江燃料乙醇項目部”的施工警示牌。工程概況介紹顯示,浙江燃料乙醇項目有限公司50萬噸/年燃料乙醇項目開山土石方工程。本標段合同工期暫定為185日歷天,合同開工日期為2013年6月29日,竣工日期暫定為2013年12月30日。
項目現場有頭戴安全帽的工作人員在進行勘察,施工告示牌西側的土地較為平坦,泥沙石土都裸露在外,沒有雜草,很明顯已經被人為平整過。牌子東面的土地則以雜草為主,牌子的南面小山丘被挖掉了一半,細碎的沙石還堆在小山旁。
記者在浙江省國土廳網站上查詢顯示,該項目已于2011年11月10日獲得建設項目用地預審的批復。2011年12月1日獲得環保部“關于浙江舟山生物燃料乙醇項目(一期工程)環境影響報告書的批復”。
舟山市普陀區水利圍墾局2011年8月15日印發的
《關于浙江50萬噸/年燃料乙醇項目防洪影響評價報告的批復》中,聲明基本同意浙江燃料乙醇有限公司開挖河道的申請,但批復中特地注明,開工前要持發改委核準文件。
而記者在國家發改委、浙江發改委和舟山發改委網站上查詢,卻沒有獲得任何舟山燃料乙醇項目的信息。記者隨后向舟山六橫開發建設管理委員會求證獲悉,此項目至今未獲得發改委批復,所以工程進展非常緩慢,近乎停滯。至于為何發改委未批復的項目已經定下了開工和竣工時間,對方未正面回應。
記者從其他渠道獲得的證據顯示,舟山發改委也證實該項目尚未獲得批復。
乙醇項目嚴格準入
2010年就傳出要動工的項目,為何時至今日仍然未獲得發改委批復?9月13日,向中石油總部發去采訪函,但至今未獲得回復。國家發改委和浙江發改委也對記者發去的采訪函未作回復。
記者獲悉,中石油舟山燃料乙醇項目已經照會過國家發改委,發改委原則上也是同意的,但是乙醇項目有個前置條件,即必須獲得財政部的同意,現在財政部意見還沒有下來,所以發改委還沒有最終批復。
記者從國家發改委和財政部2006年12月14日聯合發布的《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關于加強生物燃料乙醇項目建設管理,促進產業健康發展的通知》(發改工業[2006]2842號)查詢到,中國已成為繼巴西、美國后世界上第三大生物燃料乙醇生產國和應用國,但是“一些地區存在著產業過熱傾向和盲目發展勢頭。”
文件特別要求,必須按照系統工程的思路,避免盲目發展。要嚴格市場準入標準和政策。而且“生物燃料乙醇項目實行核準制,其建設項目必須經國家投資主管部門核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