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日,據財政部網站消息,近日,財政部下撥了2013年度承接國際服務外包業務發展專項資金5.4億元。 據悉,服務外包產業是我國承接國外有關企業非核心業務進行管理經營的一種現代服務業,具有信息技術承載度高、附加值大、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吸納大學生就業能力強等特點。發展服務外包產業,有利于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優化出口結構、增加高校畢業生就業和擴大國內消費。 自2007年起,中央財政設立承接國際服務外包業務發展專項資金(以下簡稱專項資金),重點支持服務外包示范城市公共服務平臺建設、服務外包企業取得國際資質認證,鼓勵開展服務外包人才培訓等。 7年來,中央財政累計安排并撥付專項資金達31.5億元,其中支持企業人才培訓22.52億元,補貼服務外包企業新錄用大學以上學歷的員工培訓達51萬人次;支持服務外包人才培訓機構1.25億元,補助培訓人員達25.15萬人次;支持企業獲取國際資質認證2.53億元,支持認證項目1,264項;支持21個試范基地城市服務外包公共平臺建設5.2億元,平均每個試范城市累計享受中央財政資助近2,500萬元。 7年來的實踐證明,財政政策的支持,有效推動了服務外包產業尤其是離岸服務外包的發展。 (一)服務外包業務規模迅速擴大 2008年-2012年,我國離岸服務外包執行額由46.9億美元增長至336.4億美元。2013年上半年,承接離岸服務外包合同金額273億美元,執行金額193.4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40.8%和39.7%,保持較快增長勢頭。 (二)吸納大學生就業成效明顯 2008年-2012年,服務外包企業數量由3302家增至21159家,增長5倍多,吸納從業人員數量由52.7萬人增長至428.9萬人,其中2012年大學畢業生從業人數為291萬人,占67.8%。2013年上半年,新增服務外包從業人員40.6萬人,其中新增大學畢業生26.2萬人,占新增人員的64.4%。畢業生專業范圍顯著擴大,從軟件工程、編碼測試等不超過10類專業,擴展到會計、財務管理、金融、醫藥研發、流程管理、工程設計、工業設計等數十類專業。 (三)美國、歐盟、日本和中國香港是主要市場 2013年上半年,來自美國、歐盟、日本和中國香港等國家(地區)的離岸外包執行額127.3億美元,占離岸外包執行總額的65.8%。但幾年來,國際市場呈現多元化格局,從以日本、美國為主,擴展到北美、歐洲、亞洲、大洋洲等近200個國家和地區。 (四)沿海東部地區占比超90% 2013年上半年,沿海東部地區離岸外包執行額176億美元,占全國離岸執行總額的91%,為服務外包產業集中區。其中長三角離岸外包執行額104.2億美元,占全國總額的53.9%,先發優勢明顯。 (五)示范城市集聚和帶動效應明顯 截至2013年上半年,北京、上海、南京、深圳等
21個服務外包示范城市共有服務外包企業15,866家,從業人員336.6萬人,占全國的比例分別為70.2%和71.7%。上半年離岸服務外包合同額247.9億美元,執行額173.8億美元,占全國總量分別為90.8%和89.9%,繼續發揮集聚帶動效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