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稱為“上海市中心最后一塊黃金地”的“徐家匯中心項目”地塊在9月5日結束了競拍大幕。經過半小時叫牌、近百輪競價,香港新鴻基有限公司旗下的威萬國際投資有限公司以溢價24.2%、高達217.7億元的價格,成功將徐家匯地塊納入囊中。
沒有意外,該地塊不僅超越了2010年2月1日證大置業92.2億元對外灘8-1地塊的競拍價,加冕上海總價“地王”,更成為全國“單幅總價地王”。同時,也成為僅次于2009年末富力、雅居樂和碧桂園聯合體255億元聯合競得的廣州亞運城地塊的土地項目。
火熱的不僅是上海。同日,杭州和蘇州也誕生了新“地王”。“市場這么好,開發商又‘不差錢’,此時不出‘地王’,才奇怪。”一位小型房地產開發商昨日對《國際金融報》記者如是說。
地價18年漲20倍
今年以來,上海頻現“地王”,頗有“你方唱罷我登場”之勢。5月29日,北京福潤天成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以46億元獲得上海長寧區新華路街道71街坊1/2丘J1A-04、16/2丘J1B-01地塊,溢價率達56.96%,成為上海2013年的新總價地王;緊接著在7月3日,經過323輪競價,位于上海浦東新區張江高科技園區中區的商住地塊,最終被萬科聯合體以總價48.7億元競得,溢價率更高達90%。
不過,這些項目根本不能與徐家匯中心項目的“能級”相比。按上海市規劃和國土資源管理局此前發布的預申請公告,緊鄰港匯廣場的“徐家匯中心項目”地塊,包括57、150、151三個街坊,總出讓面積為99188.8平方米,起始總價高達175.2611億元。
昨日上午9時30分,跟市場預料的一樣,競拍大幕開啟時,港資新鴻基、九龍倉如約出現。在現場,僅拍賣了18輪,加價幅度就上升到了5000萬元。又過了一刻鐘,新鴻基就將價格突破200億元。而最終,該公司如愿以217.7億元的價格將“徐家匯中心項目”地塊拿下。
網友對上述競拍結果的回復頗為專業:“又為上海貢獻了GDP和幾百億元的財政收入。”然而,不為網友所知的是,1995年,韓國大宇公司曾以1億美元的價格買下這處地塊,也就是說,該地塊18年“通脹了”20余倍。
重回一二線城市
“通脹”的不止是上海。昨日,蘇州和杭州地塊的拍賣現場,同樣出現了大幅溢價。世茂集團以樓面價15150元/平方米的成績,拿下蘇州金雞湖項目,“榮獲”該城市“單價地王”的稱號。
與此同時,市場期待已久的杭州華家池地塊的競拍結果也新鮮出爐——經過4輪保障房面積競投,世茂以配建2000平方米保障房的代價勝出,奪得華家池58號地塊,成交總價36.6983億元;經過15輪加價,綠地以56.2億元總價摘得地塊,折合樓面價19416元/平方米,溢價率達30%,成為華家池57號地塊的“金主”。
在北京市場,北京融創恒基地產有限公司此前一天曾以超過7萬元/平方米的價格,硬生生地刷新了北京單價地王的紀錄。
“‘地王’頻出并不令人意外。”中原地產分析師宋會雍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一方面,此前幾年在三四線城市布局的開發商發現,這些市場不僅供應量超過了市場需求,且價格也不如預期這么好。因此,與其在上述城市冒險,還不如回到一二線城市把握市場火熱的機會。另一方面,在房價上漲及對未來預期看好的情況下,地方政府也樂意在這個時候推出好的地塊,以獲得更好的價格,為自己的財政收入或GDP助力。”
房產稅試點擴大
“土地的火熱將進一步給市場帶來看漲預期。”上述開發商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至少這些拍賣地塊的周邊房價或將明顯上漲。”
“真的有必要遏制一下房價和火熱的預期了。”宋會雍建議市場一定要形成長效機制,“一方面抑制不穩定因素,真正讓投資客撤出樓市,不給其任何空間;另一方面,發揮市場該有的作用,該由市場來解決的問題,就該由市場來操作。且一旦真的擠出投資客,市場供大于求幾乎是一定的,到時候房價不降都難”。
而路透社9月5日援引接近官方的消息人士的話稱,房地產調控權限已上交中央政府,調控思路的轉變或要到十八屆三中全會后更清晰。
市場的期待則是,通過房產稅擴圍,將一部分投資客擠出市場。據報道,在此前召開的人大常委會第四次會議上,國家發改委主任徐紹史與財政部部長樓繼偉都提到,下一步會“擴大個人住房房產稅改革試點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