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谷飄香,初秋的北京,已然碩果累累。創新驅動產業升級的成就,讓新華社多功能廳熠熠生輝。8月25日舉辦的“中國食用油:創新驅動與產業升級高層研討會”嘉賓云集,原新華社副社長何東君、中國糧油學會常務副理事長王瑞元、國家糧食局糧油質量標準中心副主任龍伶俐、長沙市委常委、市委統戰部部長文樹勛、長沙市人民政府副市長何寄華等100多位嘉賓出席,問道中國食用油產業,共商產業升級之大計。
據悉,目前我國已經成為食用油世界第一消費大國,2012年我國食用油年需求量已經接近3000萬噸,但是目前我國食用油對外依存度過高,食用油的自給率只有38%左右。中國糧油學會常務副理事長王瑞元表示:“食用油供應是國家食物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如此高的對外依存度,隨時都有可能危及我國食用油市場的安全。面對這一現實,大力發展國產食用油產業是破解當前食用油供給安全的唯一出路。”
國家近些年來出臺了一系列措施,比如鼓勵加大國產油料作物的種植面積,加大食品安全監管等,取得了明顯成效。“但是有了政策的扶持,還遠遠不夠,還應通過創新驅動,提高生產效率,改善產品品質,加快產業升級速度。”科技部調研室副主任劉琦巖希望作為“良心產業”的企業和企業家,能夠有更多的產業擔當和責任,要發揮自主創新的主體意識。
面對復雜的糧油市場安全和產品安全環境,如何破局?“水酶法”的誕生,讓中國食用油挺入國際領先陣營。據眾多與會嘉賓介紹,“水酶法”是近年來國內外廣泛研究的一種油脂提取的新工藝,它是以現代生物技術改變了傳統加工方法,使食用油加工實現了不用壓榨、不用有機溶劑提取、不用精煉,不用任何添加劑,經自動剝殼、CCD技術精選,將所有霉變籽仁去除,用油茶果肉在常溫條件下,用純凈水為介質,以食品酶為輔助劑直接獲取高品質純天然油品。可是要解開這個技術難題,并非易事。我國走了很多彎路,很多專家、學者和企業都功敗垂成。
在研討會上,掌握“水酶法”核心技術并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湖南康奕達公司成為焦點。據湖南康奕達油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孫俊英介紹,康奕達公司是懷著生產世界上最好的油茶籽油產品的產業抱負進入了這個良莠不齊的產業。康奕達公司獨家授讓了湖南農業大學完成的湖南省“十五”期間的重大科技專項“水酶法提取油茶籽油及產品開發研究”科技成果與專利技術,并與多所知名大學建立了“產學研”相結合的油茶系列產品研究中心,由多學科專家組成了技術成果轉化團隊,構建了相關配套技術的研究體系。歷時四年,康奕達攻克技術難關,終于實現了將實驗室技術向產業化技術轉化。
康奕達攻克“水酶法”加工技術,讓中國食用油產業見到了曙光。中國糧油學會常務副理事長、油脂分會會長王瑞元為康奕達的成功感到驕傲,他說:“這項技術開創了中國食用油行業的先河。”中國林業產業聯合會副秘書長石峰表示,這項技術的誕生不僅帶來的是產品高附加值,形成了產業共同利好的新格局。他說:“這項技術的產業化,對構建現代農業體系具有推動作用,可形成推廣優良品種、培育有機油茶林、科學種植、科學護林的產業保護,實現了油茶產業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超越。”商務部研究院外資部主任馬宇,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教授生吉萍,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營養和食品安全系主任何計國,中國農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向松祚,湖南農業大學食品科技學院教授周建平等專家共同就功能型食用油的未來趨勢進行了討論,為中國食用油的健康發展出謀劃策,也期待著中國高端食用油可以從康奕達開始揚帆起航。
研討會在湖南康奕達油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長沙金霞經濟開發區管委會的簽約儀式中閉幕。“年處理20萬噸油茶籽水酶法綜合加工”的示范工程項目將落戶長沙金霞經濟開發區,項目將總投資人民幣50億元。項目達產后,年產高端保健型油茶籽油5萬噸,油茶天然洗滌劑20萬噸,油茶高蛋白飼料2萬噸,添加劑2萬噸,以及多糖和天然護膚品,實現產值與銷售規模260億元以上。創新釋放出巨大紅利,引領產業新生態,康奕達正在推動產業為實現千億夢想而展翅翱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