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大銀行和貿易公司運營的倉庫交付的現貨鋁數量今夏大跌,凸顯出在面對市場不景氣、新規和監管審查之際,華爾街對曾帶來豐厚利潤的大宗商品業務開始退避三舍。
鋁交付數量暴跌標志著曾連續幾年提升高盛集團和嘉能可等倉庫運營商利潤的做法行將結束。銀行倉儲實踐現在是包括美國參議院某委員會在內的幾家機構調查的對象。
這個逆轉凸顯出華爾街試圖從電廠、石油管道和金屬倉庫中賺取利潤的努力。在投資數十億美元、連續幾十年不斷擴張至原材料業務各個角落后,高盛、摩根大通和摩根士丹利現在正試圖賣掉大宗商品資產。
分析人士和交易員表示,倉儲最火的時候,這些運營商向鋁生產商提供現金、租金折扣和其它優惠措施,目的是把鋁存入倉庫,而不是賣給啤酒廠和軟飲料生產商等用戶。長時間的存放會為倉庫所有者帶來巨額租金收入,遠超過它們向鋁生產商提供的優惠措施。
可口可樂公司和軋鋁制造商諾貝麗斯等工業鋁用戶向倫敦金屬交易所投訴稱,倉庫人為放緩鋁的出庫速度,此舉限制鋁供應,抬高鋁價。啤酒公司米勒康勝(MillerCoors
LLC)的一位高管上月在美國參議院銀行委員會聽證會上作證時稱,這種做法導致物價膨脹了幾十億美元。
總部位于紐約的金屬咨詢公司CPM Group
Inc。的數據顯示,今年8月的前19天,運送至倫敦金屬交易所倉庫的日均鋁數量較兩個月前下降了79%。CPM
Group說,8月的鋁日均交付量處于2011年11月以來的最低水平。
與此同時,交易員說,擁有倉儲設施的銀行和貿易公司向生產商提供的現金獎勵從今春的每噸逾200美元降至每噸50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