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新政力促信息消費
|
5萬億盛宴激發新經濟增長點
|
|
2013-08-15 作者:記者 侯云龍/北京報道 來源:經濟參考報
|
|
|
|
8月14日,國務院印發《關于促進信息消費擴大內需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除了制定到2015年信息消費規模超過3.2萬億元的目標外,還首次提出將完善7大類支持政策,進一步促進相關產業的健康發展。業內預計,到“十二五”末,我國信息消費市場規模有望突破5萬億元大關,信息消費將成新的經濟增長點。 業內普遍認為,國務院在7月召開常務會議確定大力發展信息消費后,短時間內出臺《意見》,表明國家層面對信息消費以及相關產業高度重視。此舉將進一步促進電信、互聯網、IT等信息產業的健康發展,提升信息消費水平。 《意見》制定了到2015年促進信息消費的具體目標:到2015年,信息消費規模超過3.2萬億元,年均增長20%以上,帶動相關行業新增產出超過1.2萬億元,其中基于互聯網的新型信息消費規模達到2.4萬億元,年均增長30%以上。基于電子商務、云計算等信息平臺的消費快速增長,電子商務交易額超過18萬億元,網絡零售交易額突破3萬億元。 工信部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上半年我國信息消費市場規模已達2.07萬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20.7%。業內預測,以這樣的規模和增速,到“十二五”末,我國信息消費市場規模不但能夠順利達到《意見》制定的3.2萬億元目標,還有望突破5萬億元大關。由于信息消費具有邊際效應遞增、關聯效應突出,以及低能耗、低污染和可持續發展等優勢,屆時將有效地帶動產業結構升級,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 在2013年互聯網大會上,多數業內人士和專家接受《經濟參考報》采訪時表示,近年來我國信息領域新產品、新服務、新業態大量涌現,不斷激發新的消費需求,成為日益活躍的消費熱點。另外,我國市場規模龐大,正處于居民消費升級和信息化、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加快融合發展的階段,信息消費具有良好發展基礎和巨大發展潛力。 除了制定具體的目標,《意見》還首次提出將完善7大類支持政策。其中包括: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加大財稅政策支持力度、切實改善企業融資環境、改進和完善電信服務、加強法律法規和標準體系建設,以及開展信息消費統計監測和試點示范。《意見》還特別強調,將清理涉及信息消費的行政審批事項;對互聯網、軟件企業加大財稅支持力度,落實企業研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政策,合理擴大加計扣除范圍,積極推進郵電通信業營業稅改增值稅改革試點;改善小微企業融資環境,拓寬企業融資渠道;完善電信服務,建立企業公平競爭機制,鼓勵民資進入電信業。 上述措施得到了業內人士的普遍歡迎。中國互聯網協會理事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向《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上述政策推出后,將進一步掃清互聯網、電信、IT等行業的發展阻礙,會激發行業活力和企業動力,為進一步發展信息消費奠定基礎。同時,上述政策還將促使信息消費市場快速擴張,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 事實上,對于信息消費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各界已經達成了共識。工信部運行監測協調局副局長高素梅介紹,工信部數據顯示,信息消費對經濟的拉動作用正在顯現,特別對投資和消費的拉動尤為明顯。上半年,全國完成網絡基礎設施投資1297億元,其中互聯網及數據通信投資同比增加43.8%,帶動通信系統設備內銷同比增長39.8%。終端產品銷售的快速增長促使電子行業內銷產值同比增長20.5%,其中,軟件技術服務業同比增長25.9%、增值電信業收入同比增長5%。 此外,信息消費對內需的拉動效應也開始顯現。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底國內電子商務交易額達4.9萬億,較去年同期增長45.3%,占社會零售總額的7.7%,較上季度提高0.35個百分點。另據艾瑞等市場機構預測,2013年我國電子商務交易額將突破10萬億元大關,保持20%左右的增速,占社會零售總額的比重也會進一步提高。 多位專家表示,促進信息消費不僅僅能提升消費水平,確保GDP增長,還將進一步優化和升級我國的經濟發展方式,對提升我國綜合國力有著重要的戰略意義。 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專職副主任彭波表示,擴大信息消費除了能帶來經濟增長,還將促進信息產業與傳統產業相互滲透,優化產業結構,降低交易成本,節約資源能源,提高生產效率。另外,中國未來幾十年最大的發展機遇是城鎮化。在這個過程中,智慧城市、無線城市、數字鄉鎮會提高城市規劃、建設、管理、服務的智能化水平;信息消費則有助于提高新興城鎮活力,確保城鎮化順利推進。
|
|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志等數字媒體產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