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本報報道《增發引入民營資本 精華制藥戰略轉型“引狼入室”?
》刊發后,陸續有投資者致電投資者熱線表示,他們對精華制藥的增發方案的不滿。其中質疑最多的是低價增發涉嫌利益輸送的問題。
調查中,記者發現,精華制藥2010年上市時針對流通股股東的發行價是19.8元/股,上市三年公司資產從上市前的近2億元增厚至10億元,翻了5倍,如今面向即將引入的新股東,公司給出的增發價為10.06元/股,據wind統計復權價格約在25.41元/股,僅比IPO發行價高出28%。與此同時,截至2013年7月29日,精華制藥收盤價為12.75元/股,相對10.06元的增發價上浮約2.69元/股。這表示,三位新股東擬將認購的股份
已浮盈1.87億元。
采訪中,有律師表示,“定向增發其實是給特定投資者‘開小灶’,將其他投資者特別是中小股東排斥在外的融資方式。如果增發價格明顯偏低,就會讓增發對象獲得低風險、高收益的機會。”
“我們不反對定增,但堅決反對以這樣的價格定增,感覺管理層在利益輸送,把小股民的錢拿來包紅包了。如果公司就把這樣的方案拿到股東大會上來,我會毫不猶豫地投反對票。”提及精華制藥推出的非公開發行方案,這位投資者斬釘截鐵地說道。
資產增厚5倍 增發價僅高出IPO發行價28%
不可否認的是,大多數定向增發對上市公司未來的發展是有益的,如果上市公司與中小投資者保持利益共同體,則定向增發可以給公司和中小投資者帶來同等程度的益處。談及精華制藥的定向增發方案,中小股東們卻滿是抱怨。
精華制藥于2010年2月3日成功登陸中小板,IPO發行價為每股19.8元。招股書顯示,2009年6月底,公司資產總額為1.96億元,每股凈資產為1.98元,上市三年后,公司總資產增長到10.13億元,翻了5倍,每股凈資產為3.20元,增長81.62%。讓投資者不解的是,兩次融資前后資產翻了5倍,發行價格卻相差不大。
據本次非公開發行預案,精華制藥設定的增發價為10.06元/股,復權價約為25.41元/股,與IPO發行價相差5.61元/股。一位王姓投資者氣憤的告訴記者:“上市三年,公司資產增厚全是流通股股東的貢獻,3年多過去了,這些將要進來的新股東對精華制藥沒有任何貢獻,卻能享受比我們持股成本還低的優惠價,管理層明顯侵害了小股東的利益。”
對于上述投資者提出的問題,記者試圖采訪精華制藥董秘楊小軍,但截至發稿,他都未接記者電話。
定價基準日之爭 價值投資OR利益輸送
目前增發價的確定適用的是九折原理。即定向增發價格不低于定價基準日前二十個交易日公司股票均價的百分之九十。定價基準日的確定和基準日前的股價走勢成為影響增發基準價格的關鍵因素。從管理層的角度來說,啟動增發的時機非常關鍵。精華制藥的高管團隊選擇在股價表現相對低迷的情況下啟動增發引來了投資者的不滿。
從去年7月開始,精華制藥股價表現低迷,從最高15.79元下探至7.9元/股。隨后的幾個月內,公司股價出現了反彈,據wind統計,從2012年至2013年4月8日停牌,80個交易日內,精華制藥股票均價保持在10.51元/股,復權價格約為26.55元,接近本次增發復權價25.41元/股。值得一提的是,精華制藥從2010年2月3日上市交易到2013年7月24日,共計838個交易日,復權價最高46.54元/股,最低19.37元/股,均價在29.96元。此次增發價要比交易均價低4.55元/股。
“定向增發其實是給特定投資者‘開小灶’,將其他投資者特別是中小股東排斥在外的融資方式。如果增發價格明顯偏低,就會讓增發對象獲得低風險、高收益的機會。”
采訪中,有律師告訴記者,發行折價率的差異主要來源于上市公司對于定向增發時機的操控,在股價表現相對低迷的情況下啟動定向增發,籌碼自然會比較廉價一些。
采訪接近尾聲,有投資者很明確地向記者表示,“我們不反對定增,但堅決反對以這樣的價格定增,感覺管理層在利益輸送,把小股民的錢拿來包紅包了。如果公司就把這樣的方案拿到股東大會上來,我會毫不猶豫地投反對票。”這場冠以引入戰略投資者的定向增發是利益協同的行為,還是利益轉移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