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價虛高,原來一多半都變成了公關費。來自福建省漳州市紀委的調查顯示,市直區縣73家醫院百分之百涉嫌醫療腐敗,包括22家二級以上的醫院,全部涉案。案件涉及到全市1088名醫務人員、133名行政管理人員,幾乎是全線失守。無論是調查此案的紀委,還是新聞報道的媒體,都表示對醫療腐敗的新聞早已不再驚奇,但還是對漳州的“全軍覆沒、全線失守”表示出乎意料。 醫療腐敗問題嚴重,已經是全社會的共識。醫療腐敗如此嚴重,人們總是在追問根源,多將其歸為“以藥養醫”、“醫生收入低”等體制問題,但最淺顯的原因卻被忽略了,那就是查處力度太小,以至殺雞儆猴的效果都沒有。查處力度為何如此疲軟呢?根源在于,醫療系統的腐敗查處在我國似乎成了一個特區,不是用法律來懲治,而是用行政手段,結果因為衛生主管部門與醫療機構之間千絲萬縷的利益關聯,絕大多數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就連一些已經明顯涉嫌違法犯罪的案件,也都內部處理了之。 全世界的反腐實踐證明,沒有司法介入、法律的嚴厲懲處,全世界幾乎沒有一個國家能通過行政的力量有效地遏制、打擊了腐敗。在醫療腐敗領域也一樣,20世紀80年代中后期的德國,就是一個典型例子,正是因為德國律師機構對整個醫療界提起訴訟,才有了司法介入,醫院、醫生的財產才被清查,大量有腐敗行為的醫生被吊銷了行醫執照,德國醫療腐敗才就此談出人們的視野。 福建漳州“全軍覆沒、全線失守”的醫療腐敗,絕不是一天兩天形成的,難道衛生主管部門沒有察覺嗎?顯然不是,恰恰是133名行政管理人員涉案,腐敗金額達到了公關費用的15%,所以問題才遲遲得以沒曝露和查處。如果不是紀委的介入調查,出乎意料的嚴重腐敗估計依然會蒙在鼓里。一系列已經曝光的醫療腐敗案件,除了醫院和醫務人員之外,藥監局、發改委、物價局、醫保辦等也幾乎都有人涉案。事實反復證明,沒有司法介入,無論我們如何尋找制度根源并進行完善,醫療腐敗仍會猖獗不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