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取消金融機構貸款利率下限 企業融資成本有望降低
|
|
|
2013-07-20 作者:記者 蔡穎 張莫/北京報道 來源:經濟參考網
|
|
|
|
中國利率市場化進程邁出關鍵性的一步。經國務院批準,中國人民銀行決定,自2013年7月20日起全面放開金融機構貸款利率管制,包括取消金融機構貸款利率0.7倍的下限,由金融機構根據商業原則自主確定貸款利率水平;取消票據貼現利率管制,改變貼現利率在再貼現利率基礎上加點確定的方式,由金融機構自主確定;對農村信用社貸款利率不再設立上限。但是,為抑制投資投機性購房需求,對于個人住房貸款利率浮動區間央行明確要求“暫不作調整”,即其利率下限仍保持為貸款基準利率的0.7倍不變。 在央行看來,現在正是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的合適時機,尤其是對貸款利率放開管制。“隨著近年來我國金融改革的穩步推進,金融機構財務硬約束進一步強化,自主定價能力不斷提高,企業和居民對市場化定價的金融環境也更為適應。從市場基礎看,經過多年的建設培育,上海銀行間同業拆借利率(Shibor)已成為企業債券、衍生品等金融產品和服務定價的重要基準。從調控能力看,貨幣政策向金融市場各類產品傳導的渠道也已較為暢通!毖胄邢嚓P負責人表示。 全球化合作論壇副秘書長、G20與新興國家經濟發展戰略研究中心主任張其佐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時指出,全面放開金融機構貸款利率管制是利率市場化改革乃至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中的重要一步,因為只有人民幣利率市場化進一步推進,人民幣國際化進程才能更加深化。 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分析稱,“央行出臺的這一政策有利于談判力量強的主體,對其他主體利率無影響;取消農信社貸款利率管制,意味著明確許可突破4倍限制,有利于覆蓋小微三農貸款風險、改善金融支持。但總體上會令整體貸款成本下降! 實際上,經過了6月“錢荒“之后,監管層相繼出臺措施以規范銀行自有資金的使用,包括清理銀行理財產品資金池、警示同業業務資金期限錯配風險,以及嚴格限制銀行間債市場外交易等。目前,銀行自有資金管理頭寸調整后,使得銀行投入到拆借市場的資金量開始壓縮,由此,有分析人士認為,未來一段時間這種資金成本的上升很可能將對實體經濟融資造成負面影響。 “在此狀況下,央行及時出臺放開貸款利率的政策,一方面為了穩定金融市場,另一方面也是更加明確了引導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態度。”多位業內專家表達了這一觀點。 央行認為,全面放開貸款利率管制后,金融機構與客戶自主協商定價的空間將進一步擴大,一方面有利于促進金融機構采取差異化的定價策略,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并不斷提高自主定價能力,轉變經營模式,提升服務水平,進一步加大對企業、居民的金融支持力度;將促使企業根據自身條件選擇不同的融資渠道,隨著企業越來越多地通過債券、股票等進行直接融資,不僅有利于發展直接融資市場,促進社會融資的多元化;也為金融機構增加小微企業貸款留出更大的空間,提高小微企業的信貸可獲得性?傮w看,此項改革是進一步發揮市場配置資源基礎性作用的重要舉措,對于促進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經濟結構調整與轉型升級具有重要意義。 不過有市場分析人士分析認為,目前,我國金融市場結構失衡,銀行的低風險偏好決定了其難以將信貸資源向科技型和輕資產企業傾斜,貸款利率下限取消后,相對的“強勢”大企業可能依然會占據大部分信貸資源。
|
|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志等數字媒體產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