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控制信貸過快增長的舉措開始給銀行股帶來重創,并給國內規模巨大的影子銀行系統帶來巨大壓力。
周一中國股市創下近四年來最大單日跌幅,中型銀行股大幅走低,拖累股市和大宗商品市場全線下挫。
與此同時,中國影子銀行系統近幾周來也有明顯放緩。據一家研究機構稱,由于流動性緊張動搖了投資者對高風險發債實體的信心,國內信托公司收縮了投資產品的發行。
不過,信托發行的放緩對于貨幣當局來說可能是個好消息,外界普遍認為,是中國的管理層導演了這場“錢荒”來控制被許多人認為過度膨脹的信貸規模。但眼下圍繞中國經濟增速放緩的擔憂在升溫,外界擔心流動性緊張可能向金融業以外經濟領域蔓延,帶來意想不到的后果。
中國央行在6月初采取措施收緊銀行間市場的流動性狀況以控制整體信貸增速。此后短期利率開始大幅飆升,上周一度觸及25%的高位。
市場已開始擔憂部分小型金融機構存在違約風險,因為在“錢荒”蔓延的背景下,這些銀行可能難以獲得日常運營所需的足夠資金。
中國央行周一試圖緩解市場的擔憂情緒。不過,中國央行并沒有通過向市場注資來幫助緩解流動性短缺,許多分析師和經濟學家認為,這說明新的領導層希望引導中國經濟的增長模式向著可持續的方向轉變,減輕對信貸的依賴,讓內需發揮更大作用。
據野村的數據顯示,2012年中國國內信貸占GDP的比重從2008年的145%飆升至207%。經濟學家警告稱,這一增速已接近亞洲、歐洲和美國之前出現信貸泡沫時的增速;這些經濟體在泡沫破裂后最終都陷入了深度衰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