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漲了!”繼上周銀行間同業拆放利率(簡稱SHIBOR)隔夜品種攀升至歷史高點后,本周在央行繼續發行央票回收流動性的信號催動下,資金利率再度飆漲。
盡管業界對“降準”的呼聲此起彼伏,但就目前來看,管理層短期內并無放松之意。在市場預期復雜、趨勢尚未明朗的背景下,或許“以靜制動”不失為較好的選擇。
資金利率居高不下
“銀行間前臺交易延遲到17點收盤,又是一個加班日!”多位一線交易員無奈地表示,“錢荒”仍在繼續,臨近閉市機構資金仍有缺口的情況更是屢見不鮮。
來自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的數據顯示,截至6月19日,銀行間隔夜、1周、2周品種SHIBOR利率繼續大幅度飆升,分別上漲 206.40BP、137.20BP、212.90BP,行至7.6600%、8.0750%、7.8390%。
與此同時,銀行間隔夜、7天、14天回購利率同樣漲幅驚人,分別較前一交易日大漲216.9BP、139.5BP、163.3BP,升至7.834%、8.245%、7.845%。
“本周,央行在市場資金面極度‘干渴’的情況下,依然進行了央票發行的操作,個人認為這是管理層對收緊流動性的再一次表態。”順德農商銀行固定收益研究員宋球紅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指出,“7月份資金面可能繼續趨緊。而近期央行在公開市場的操作對判斷未來貨幣政策走向比較關鍵。”
在申萬證券分析師屈慶看來,如果后期央行維持不放松的態度,則下半年資金緊張將成為趨勢。
不少業內專家判斷,在目前去庫存、壓產能、去杠桿的大背景下,下半年宏觀政策基調仍會是中性稍偏緊,不會輕易釋放出寬松的信號。
市場“降準”預期落空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近期有關“央行最快將在19日降準,以向市場輸血,舒緩流動性緊張問題”的傳言在市場中“瘋傳”,但接受記者采訪的商行交易員均認為,現階段的可能性十分有限。
摩根大通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朱海斌稱,短期內貨幣政策不大可能進一步放松,因為一季度貨幣供應增速較高,對經濟增長的滯后影響尚需觀察,而且流動性對經濟的影響可能不如以往。換言之,貨幣寬松可能無法有效地解決當前經濟面臨的結構性問題。
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則認為,高利率狀況已持續數周,而央行未使用SLO,并且本周重啟央票發行。央行已清楚地表明不愿釋放流動性的立場。
“顯然,短期內管理層更傾向于‘以靜制動’,以觀察市場為主。”宋球紅稱。
政策抉擇面臨兩難
就目前來看,宏觀經濟的背景仍是企業經營困難,債務負擔不斷上升,財務成本居高不下,多個行業產能過剩。而金融市場的現狀是套利行為盛行,債務展期和機構配置房地產等資產價格不斷上升,套息、套匯等等。
可見,央行若既要維持流動性的相對寬松又要保證這些流動性不會長期滯留于金融市場有相當大的難度。
“既要考慮到短期流動性緊張和經濟下滑的問題,又要考慮到金融市場的風險化解和債務展期問題,更要考慮推進利率市場化和存款保險制度等制度性的問題。”東莞銀行金融市場部分析師陳龍指出,“我們認為,央行在進一步推出放松政策時需要全盤考慮各種利弊,因此,后續出臺組合政策的可能性較大。”
無疑,央行究竟是“以靜制動”,還是“以動制靜”,當前依然面臨著兩難的抉擇。
部分業內專家建議,借鑒國外的做法,未來央行可考慮增加公開市場的操作頻率,以保持貨幣市場的穩定。在一些西方國家,當貨幣市場偏緊時,公開市場操作可多達一天兩次,而我國目前一周只有兩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