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洋美宇能科技有限公司、昌邑潤德生態纖維有限公司、中國-澳門亞太拉美再生能源產業研發中心、中科投科技商務產業聯盟18日在第十一屆中國·海峽項目成果交易會上簽署多項框架協議,聯手推動甜高粱再生清潔能源產業相關項目。圖為簽約現場。 |
看好甜高粱在可再生清潔能源領域的開發前景,洋美宇能科技有限公司、昌邑潤德生態纖維有限公司、中國-澳門亞太拉美再生能源產業研發中心、中科投科技商務產業聯盟四家,18日在第十一屆中國·海峽項目成果交易會上簽署多項框架協議,發揮各自優勢,共同推進甜高粱可再生清潔能源產業。
汽車的普及給人們出行帶來了極大方便,但汽油、柴油的大量使用也帶來了嚴重的大氣污染問題。以植物為原料制備乙醇,用來替代或部分替代汽車能源具有明顯的減排效果。然而,利用玉米、甘蔗等農作物制備乙醇占有大量耕地,與民爭糧,成為發展瓶頸。
洋美宇能科技有限公司通過中國-澳門亞太拉美再生能源產業研發中心,引入北京綠天力國際生物能源技術研究院培育的高能作物甜高粱品種,為解決可再生生物能源原料瓶頸問題帶來新的途徑。
據介紹,這種甜高粱品種由北京綠天力國際生物能源技術研究院通過搭載我國實踐八號衛星,利用“空間誘變”太空育種技術培育而成,具有植株大、產量高、甜度大、耐旱、耐澇、耐鹽堿、耐高溫、耐嚴寒、耐瘠薄等特性,目前已經經過6代種植試驗。據測算,這種甜高粱品種的高度為平均4至5米,最高可達7米,糖錘度平均在16%—23%,平均畝產籽粒250千克、秸稈5至7噸,成熟期95至160天,每畝單季種植需要種子1千克左右。該品種全身都可利用,籽粒可用于釀造純高粱原酒;子葉可作為奶牛、肉牛、羊等的最佳高能飼料;秸稈可用于制備乙醇,成本只有甘蔗的44%—80%,也可以用于制糖、釀醋等;制備乙醇、制糖后的殘渣可用于制造纖維板、銅版紙、餐盒、紙杯等。
由于能夠成為多種產品的生產原料,甜高粱的種植、利用能形成較長的產業鏈,如果能夠產業化,形成規模,可以產生可觀的經濟效益。據初步測算,如果甜高粱種植能實現全鏈條的深加工,平均每畝能夠產生1萬元以上的效益,較傳統的糧食生產的效益高出很多。
據洋美宇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黃華明介紹,該公司與中國—澳門亞太拉美再生能源產業研發中心聯合,共同在福建省南安市洪梅鎮組建新農業科技再生能源育種基地,初期用地200多畝,作為項目的中試基地。為更多利用貧瘠土地種植甜高粱,并保障日后的持續高產,該公司組建了專門的專家團隊,負責土壤改良;為給生產乙醇的甜高粱殘渣得到充分利用,產生更大效益,該公司與昌邑潤德生態纖維有限公司開展合作,將利用其在造紙領域具有技術優勢,開發甜高粱殘渣造紙技術;為使甜高粱可再生清潔能源項目產業化盡快實現,該公司將與中科投科技商務產業聯盟合作,以通過其在科技項目推廣方面的優勢,尋找更多種植基地、產業發展合作伙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