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荒,天蒼蒼,地茫茫,一片衰草和葦塘。”歷經五十余年的開墾建設后,昔日詩人聶紺弩筆下衰草遍生的北大荒,如今已是良田無際,稻麥飄香。
依托三江平原廣袤富饒的黑土地,黑龍江北大荒農墾集團總公司(下稱“農墾集團”)旗下唯一上市平臺黑龍江北大荒農業股份有限公司,一度占據天時、地利、人和。
憑借農墾集團中國最大商品糧基地的土地優勢,北大荒上市時共從大股東手中獲得62.4萬公頃耕地和24萬公頃可墾荒地的承包經營他項權利。承包期限50年,1998年11月29日至2048年11月28日。而高達86.4萬公頃的耕地面積,幾乎相當于1996年青海省耕地面積總和(數據源于北大荒2002年招股說明書)。
談及上述耕地資產,一位北大荒內部人士告訴本報記者,“2002年上市時,大股東農墾集團在東部4個農墾管理局中,每個局抽出資質相對較好的四個農場,一共16家打包注入上市公司。”
除資質優良外,為力保上市盈利,大股東更減免北大荒租地費用。據《農業承包協議》披露,對于上述近90公頃的土地租金,北大荒自2000年開始,無須向集團公司繳付農業承包費。這意味著,2000年至今的13年中,北大荒的土地承包業務幾乎不存在成本開銷,每年依靠土地收租即可實現上億元穩定純利。
豐富的土地資源無疑是北大荒核心利潤來源。
據本報記者統計,2008到2012年五年中,北大荒每年土地承包收入分別達12.92億元、13.61億元、14.96億元、17.28億元和20.07億元,同期營業成本僅數十萬,幾可忽略不計。
但令人驚訝的是,盡管土地承包收入逐年遞增,至2012年幾乎翻倍,但同期北大荒實現的凈利潤卻呈波段下滑趨勢,甚至倒退至十年前上市時的盈利水平。
禍不單行的是,去年10月至今,北大荒頻曝房地產拆借丑聞,在未經公司決策批準,也未履行信息披露義務情況下,北大荒違規拆借資金近10億元,截至2012年12月31日,存在逾期3.08億元。
2013年4月25日,北大荒交出上市11年來最糟糕的業績報表。在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35.76億元的情況下,公司凈利潤虧損1.87億元,主要原因為計提房地產拆借壞賬款和存貨跌價準備。
這不禁讓人咋舌,手握15.63億元上市首發募集資金,坐擁三江平原幾乎最為優質的60余萬畝土地的A股農業上市第一股的北大荒,近年來到底遭遇到何種經營發展夢魘?
近年來北大荒業務版圖擴張兇猛,從單純土地承包企業擴展至糧食加工銷售,同時涉及尿素化肥生產、紙制品加工生產,最終偏離傳統農業軌道進軍房地產行業,營業收入從2002年的14.71億元至2012年的135.76億元,幾乎躍增近10倍。
5月下旬,本報記者親赴黑龍江哈爾濱調查發現,偏離傳統農業后,北大荒的“出軌式”經營正成為拖累業績的罪魁禍首:受糧價控制影響,近年糧食加工、銷售為主的米業公司遭受大幅虧損;此外,由于以前年度經營策略失誤,多家“遺留”工業企業連年虧損吞噬利潤;而日常管理粗放和松懈,導致大量存貨貶值、賬款混亂;最后房地產拆借資金管理失控,致使3億多資金存在逾期風險。
上述偏離主營的虧損業務,成為今年管理層動手主要方面,“攘外必先安內,這一年,我們要對現有的公司虧損止血,對所有的工業企業沒有邊際利潤的全部停產。”一位北大荒管理層人士對本報記者表示。
被低估的農業第一股
作為A股農業上市第一股,北大荒擁有的86.4萬公頃土地一直是同行業公司最為羨慕的資源。
“同行業公司中,北大荒耕地面積幾乎是亞盛集團十倍,而亞盛集團地處西北鹽堿地,和北大荒肥沃的黑土地怎么比。”一位長期關注北大荒的券商研究員向本報記者感慨。
更有北京地區券商人士向本報記者強調,“要知道近90萬公頃的耕地面積是一個怎樣的概念,這在歐洲幾乎相當于數個小國加起來面積總和。在中國耕地資源不斷減少的大背景下,作為A股上市公司中最后一塊自留地,北大荒的土地價值不可小估。”
據信達證券一份報告顯示,除現有60公頃土地外,北大荒還有20萬公頃可開發荒地,后續發展動力十足。
隨著城鎮化的大力推進,在農用地資源嚴重緊迫的背景下,未來土地政策也將朝著有利于農業資源價值回歸的方向傾斜。
“確切說,86萬公頃耕地中,其中的20多萬公頃屬于荒地,就是當年開發建設時候,地勢低洼、沒有經過開墾的土地,不過隨著近年來土地開化,有些荒地已經被逐漸開發,部分已經變成耕地,不過由于產出能力較差,收費標準比較低,相對于最高400元每畝的租金,這些荒地有些只能達到80-90元每畝的價格。”前述公司管理層人士告訴記者。
不過,在接受記者采訪的多位機構人士看來,我國糧食長期上漲的趨勢較明顯,農民種植積極性也將隨之上升,而公司土地租金收入將保持穩定增長狀態。
然而,北大荒珍貴的土地價值并未體現在二級市場股價上。受資金違規拆借和管理層癱瘓丑聞影響,北大荒去年四季度盤中一度跌至6.58元年度低位。
盡管公司二季度停牌前股價回升至8元左右,但據大智慧行情軟件計算,其一季度市盈率約為20倍,可比同行業上市公司亞盛集團、金健米業市盈率分別高達56.15倍、126.3倍,北大荒估值明顯低于同行業企業。
“多元化”經營之殤
股價長期低點徘徊背后,是機構對公司工業板塊連年虧損的擔憂。此外,伴隨大額違規拆借資金浮出水面,公司管理層經營能力受市場質疑。
“無論是工業企業的大幅虧損還是資產減值大幅增加,根源都在于過去決策過于草率缺乏合理論證,監督機制缺位,而這些沉疴長期積蓄導致今年公司業績的大幅虧損。”前述北京地區券商人士指出。
從北大荒主營業務構成看,土地承包為主的農業板塊利潤近年穩定增長,但工業板塊卻全軍覆沒。其中,米業公司受原材料價格上漲,加工費上漲影響,盡管實現營業收入83億元,卻虧損5.6億元。而麥芽公司、浩良河化肥分公司、紙業公司、希杰公司虧損額,也分別達2.29億元、2.2億元、7936萬元、4750萬元。
由此,北大荒工業板塊去年合計虧損高達11.36億元。而同期,以土地承包收入為主的傳統農業板塊營收,僅為20.07億元。工業板塊大幅虧損嚴重吞噬了農業收入帶來的利潤。
“由于過去管理的粗放和松懈,導致現在各個環節都失控。”對于工業板塊的虧損,前述公司管理層人士向本報記者坦承的確存在管理失誤,“這三年來,甚至是近五年來,一直是農業的利潤來彌補工業上的虧損。”
其中,米業公司作為北大荒糧食生產銷售主要平臺,近三年來營業收入一直占公司半壁江山,分別達61.77%、70.76%和61.09%,但伴隨成本不斷上漲,銷售端受制國家糧食限價的兩頭擠壓,其近三年虧損額分別達4713萬元、1.7億元、5.6億元。
本應從事糧食經銷和加工的鑫亞公司和龍墾麥芽,近年來為追逐資金拆借的高額利潤,已實際淪為北大荒拆借資金流出通道。
審計報告顯示,報告期內北大荒通過鑫亞公司、麥芽公司,向外拆借資金高達69375萬元,涉及喬仕房地產、秦皇島市弘企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哈爾濱中青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海南鷹力不動產投資有限公司和黑龍江忠信偉業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五家企業,其中對喬仕房地產拆借資金最多,達5億元。由于遲遲未能將上述該拆借資金收回,北大荒期末共計提15185.84萬元壞賬準備。
此外,由于日常管理粗放和松懈,存貨貶值、賬款混亂時有發生,2012年報告期末,鑫亞公司就因庫存亞麻和煤炭等部分商品存在減值風險,提取存貨跌價準備增加2.02億元。
而虧損額相對較小的浩良河化肥分公司、紙業公司、希杰三家公司情況同樣不樂觀。
本報記者從知情人士處了解到,北大荒上市時募集6.17億元投向浩良河化肥分公司“油改煤”工程項目,但因募投計劃不合理,該項目建成后并未按原計劃中實現盈利,反而連年虧損。
“沒投入之前是小虧,投入之后反而變成大虧了。”有知情人士向記者感慨,“改造的時候思路和方向錯了,原材料用的是精煤,但精煤做原料的成本很高。化肥廠離礦區比較遠,還得加上運費成本,一來二去總成本就比較高,同時大慶還有一家同樣生產化肥的廠子,人家用天然氣做成本,遠低于煤化工,我們根本競爭不過。”
“紙業公司的虧損也很嚴重,造紙的紙漿來自當地農業分公司收的稻草,本身成本較高,一加工就虧損,造紙產業又是高污染,并不好處理。”該知情人士指出。
而生產米糠蛋白和米糠油的希杰公司,則因銷售成本高,早已停工。
值得注意的是,盡管北大荒下屬多家工業公司管理松懈,經營乏力,但大股東仍要求北大荒擴大工業投資,以尋找新利潤增長點。最終,大股東工業擴張意愿遭到4名獨立董事強烈反對不得不作罷。
2012年4月25日,北大荒兩份擴大工業投資的議案,因4名獨立董事反對或棄權未能通過。其中,擬參股克東腐乳公司的議案,遭到4名獨立董事一致反對。
獨立董事朱小平、李一軍直接表明,“公司應集中全力搞好主業,不應以大股東意志經營,可行性及法律文件都不夠深入。”
獨立董事于逸生也指出,“(該議案)經營風險估計不足。”獨立董事趙世君則認為,“對民營企業注資且不控股,可能影響到投資安全,損害股東利益。”
當天另一份擬以5000萬元成立物流公司的議案,也遭到3名獨立董事反對。
其中,朱小平、李一軍認為,方案分析可行性不夠,公司這幾年投資欠穩健,機構重復。于逸生則認為,應縮小工業經貿投資規模,對扶余糧庫收購的資產缺少詳盡評估資料。
趙世君則選擇棄權,其認為,目前工業子公司效益普遍不佳,應將力量集中在現有子公司管理控制上來,待有成效后再擇機創辦新的子公司,建議此議案暫緩表決。
轉型難題
對于北大荒的多元化經營之殤,多位接受采訪的業內人士認為,在糧食加工行業盈利弱勢的情況下,老牌農業生產加工企業為了求生,必須尋求轉型之路。
“歸根究底,北大荒經營混亂實質上是體制弊端,作為農墾集團背景,公司確存在信披違規,決策欠規范等老國企問題。”
前述券商人士頗為感慨地指出,“但客觀地說,以大股東為代表的前管理層選擇涉足房地產、資金拆借甚至擴大工業生產,都是因為傳統農業經營難以實現高速增長和盈利,想要開發新的利潤增長點。”
不同于盈利穩定的土地承包收入,2012年北大荒農產品銷售雖能實現近104.29億元的收入,但主營毛利率卻只有4.14%,利潤貢獻微薄。
“近來國家加大對農業支持力度,水稻保護價提高,而農產品初級加工終端產品大米的價格漲幅有限,大米加工毛利率微薄。北大荒以大米加工銷售為主,雖然背靠優質土地資源,但如果后續沒有資產注入,業績仍難有看點。”前述行業研究員告訴記者。
與北大荒情況類似,金健米業2012年糧油食品行業的毛利率僅為8.94%,而2011年的毛利率更低,不到6%。“糧油食品產業由于受國家收購和對產品銷價宏觀調控的影響,在產銷量增長的情況下,經營毛利率難以提升。”金健米業在財報上表示。
不過伴隨去年12月以來北大荒新管理層逐步到位,一輪資產運作或已經如火如荼展開。
2013年5月31日,停牌四天的北大荒再發公告,擬進行重大資產出售。
本報記者根據證監會《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管理辦法》規定推斷,擬置出資產或為米業公司。
前述知情人士告訴本報記者,新任管理層上任后,對旗下資產進行重新梳理,加緊盤活各類占用資金和資產,此外,對所有沒有邊際利潤的工業全部停產,以止血虧損,力爭解決工業虧損格局,主業歸農。
不過,該人士也指出,由于北大荒工業企業歷史遺留問題較多,剝離盤活存在一定困難。“以龍墾麥芽為例,公司當初采用德國先進設備,廠房建設的時候成本挺高,但現在降價轉手都難以找到接盤方。”該知情人士告訴記者,“之前也找過其他企業談出售,但終因原材料產區位置較遠、公司遠離港口導致后續運輸成本較高等問題未能談攏。”
“受歷史遺留問題影響,包括存貨在內的資產處置、整頓、回收過程中都可能存在阻力和風險,亟需母公司的鼎力支持。”前述券商人士告訴記者,公司部分工業企業債務問題比較嚴重,其中部分對外債務涉及到上市公司資產擔保,問題較為棘手,只能通過大股東出面回購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