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金法的影響正在顯現。《經濟參考報》記者了解到,日前申銀萬國資管部門發生了高層人事變動,總經理、研究總監等已經紛紛離職。在業內人士看來,此舉可能是受到了業績的影響,但更大的原因是,在新基金法徹底打通資管領域存在的壁壘之后,在未來一段時間內整個行業的人才流動將呈現明顯加快的趨勢。
“是的,目前已經確定從申銀萬國離職,以后仍將在券商資管領域,但具體去哪家券商目前暫不方便透露。”原申銀萬國資產管理業務部總經理單蔚良6日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離開申銀萬國,是出于職業規劃的原因。此外,據了解,除了單蔚良之外,申銀萬國資產管理業務部常務副總張駿離職,資產管理業務研究總監亦離職。
公開資料顯示,在單蔚良的管理下,憑借銀證合作業務,申銀萬國資管的規模一度沖到業內相當靠前的位置。中國證券業協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年末,申銀萬國受托管理資本金總金額為859.7億元,位列全行業第5位,較2011年的181億元增長了475%;受托客戶資產管理業務凈收入為1.26億元,從2011年的第15名一躍升至第三名,僅次于國泰君安和中信證券,較2011年的5463萬元更是大幅上升了231%。相對申銀萬國的其他業務而言,其資產管理明顯是一大亮點。
實際上,讓人不解的是,申萬上述資管高層的離職,適逢申銀萬國走在IPO的道路上。2012年初,申銀萬國和國泰君安兩家公司的換股完成。國泰君安兩大股東中央匯金公司和上海國際集團達成股權互換加期權回兌的協議,匯金退出,上海國際集團為其實際控制人。在股權轉讓之后,申銀萬國的第一大股東已變為中央匯金,持股比例55.38%;申萬也從上海地方性券商,變為了“中央級券商”。另據了解,中金公司現任董事長李劍閣將接任申銀萬國董事長一職,并繼續推進申銀萬國的上市進程。
Wind統計數據顯示,在目前可查詢到的券商資管產品中,除了貨幣基金外,申銀萬國的產品主要是寶鼎系列,有1期、8期、9期、16期和17期。從近三個月的總回報來看,除了17期為-0.24%外,其余均為正值,1期則達到了8.37%。
另一位券商資管業的人士則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今年6月1日新基金法實施之后,私募、券商、險資等均可以發行公募產品,這勢必將引發行業內的人員流動大潮,各個公司相互挖角甚至跨機構類型挖角也會變得更加頻繁。據初步統計,今年以來,公告或確認的公募基金總經理級別的離職案例至少已達19起。
一位基金業人士說,相對于公募基金及險資等機構而言,在過去數年中,券商的資本金消耗十分厲害,因此一個普遍的做法就是各部門開始自負盈虧(研究所、資管、投行和經紀等),這種做法存在一定的弊端,它迫使從業人員的行為更加注重短期效應。而在這一點上,公募基金和險資等則具有一定的相對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