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監會發起的IPO排隊企業財務核查自查階段已經宣告結束,即將進入第二批企業現場檢查階段。這一旨在打擊財務造假的行動逼退多家公司,使得排隊企業數量從核查前的851家減少到目前的666家。
自去年底證監會發起財務核查以來,不斷有等待IPO的企業提出終止審查的申請。證監會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5月31日,擬IPO排隊企業數比前一周又減少64家,總數由去年底的851家減少為666家,共有269家公司終止審查,占排隊總數的31.6%。
按照IPO財務專項檢查工作的整體部署,3月底前未及時提交自查報告并申請終止審查的企業,須在5月底前提交自查報告。
在自查結束之后,證監會將對4月份以來提交自查報告的企業進行現場檢查。此前,證監會已經完成了對30家企業的現場檢查。證監會披露的最新信息顯示,有12家公司趕在5月31日大限前補充提交了自查報告,其中滬市主板3家,分別是重慶銀行、郵政快遞物流、金龍精密銅管;中小板6家,分別是聯豐磁業、再升科技、全筑裝飾、超訊通訊、中航文化、精達成形;創業板3家,分別是潤欣科技、麒麟網、耐威科技。按照規定,這12家公司中10家公司的材料將會被抽中進行現場檢查。
數據顯示,自年初以來已有269家企業的IPO申請終止審查,其中主板135家,創業板134家。總體來看,撤回申請的企業包括多家知名企業,如中國建材、首創置業、京客隆、長城影視、富貴鳥、千禧之星珠寶等。值得關注的是,涉農類企業出現大比例終止審查情形,包括秦寶牧業,福建歸真堂藥業、蘭州莊園牧場、內蒙古塞飛亞農業等在內的多家企業都名列其中。另外,凈雅、順峰、嘉和一品等多家餐飲企業也撤回了IPO申請。
針對大面積撤單的情況,分析人士認為,去年以來,經濟弱勢復蘇,企業總體盈利狀況不佳,導致很多企業,特別是創業板企業不再滿足發行上市的硬性財務指標,這是不少企業終止審查的主要原因。此外,證監會對IPO財務問題亮出高壓姿態,這也讓很多原本想渾水摸魚的企業不敢觸碰高壓線。
就在財務核查期間,證監會接連發布關于造假上市企業及其中介機構的處罰,力度之大令業界震驚。萬福生科、新大地、天能科技三家公司因涉嫌財務造假被查處,保薦機構被調查,有的機構甚至被暫停保薦資格,保薦代表人則被取消保代資格。這些系列舉措讓市場看到了監管層鐵腕打假的決心,更讓伺機造假者不敢妄為。
證監會新聞發言人表示,證監會維護資本市場的長期健康發展、打擊違法犯罪的態度是堅決的、一貫的,對于通過造假、欺詐等手段騙取發行上市、擾亂證券市場正常秩序、損害投資者利益的行為,必將嚴厲打擊。希望擬上市公司和中介機構引以為戒,忠實履行職責,切實維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
|